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药王分别是谁 > 五十九59(第1页)

五十九59(第1页)

冬日的羊狮幕,霜风萧瑟,云烟氤氲,地上寒气,直扑面颊,沈传栋捂住冻得发肿的双耳,小跑着从屋外冲回屋内,他的棉衣里,插着一小截冰棱,很是狼狈。

“爹爹,娘,哥哥又冰我。”传栋看着跟在后面的传学,一手拿着一根长长的冰棱,飞快地跑进屋来,惊慌失措,不由大喊。

“学儿,怎的又捉弄弟弟。”伴随一声娇嗔传出,一道倩影从厨房走了出来。

“娘,娘。”传学、传栋见母亲曼娘出来,跑上前去。

曼娘拿掉传栋棉衣里的冰棱,又让传学丢掉手上的冰棱,一手拉着一个,领着他俩去烤火,心疼地说:“瞧你们两个,就知道整日胡闹,衣服全湿了,快去爹爹这里烤烤火。”

两个孩子的爹爹——沈宗相,一手抱着传诚,一手拿着一本书在看。

回来近二十天了,沈宗相陪着曼娘回了一趟娘家外,整日待在家里,看书、带娃,几乎很少出门。

前几天去岳家,也是回来后,听曼娘说大哥静轩中了副榜,才去祝贺的。他包了十两贺仪,又拿了两匹上好绸缎、湖笔等物,与曼娘一起出门。

岳母见宗相夫妻上门,满眼欣喜。当曼娘拿出布匹,对母亲说是杭城的上等绸缎,宗相特意带回来给两老做件衣裳,眼睛登时亮了。

岳父张伊觉见了宗相,只是淡淡说了几句,并没多说什么,便让他去找静轩。

宗相感受到了岳父的冷淡,也不太在意。两次杭城之行,见识过杭城的富庶与繁华后,他的心态,亦如钱日台登羊狮幕一般,不知不觉间,有了很大的变化。士农工商四民,国之石民,士为首,商为末,并未有错。然从杭城来看,士困于场屋之中,即便考上秀才,参加乡试,千万人挤独木桥,又有几人能中?即便中举,若是未能考中进士,又未拣选得中,回籍只能混迹私馆、家塾,也是穷酸之极;而行商坐贾,举手之间,大把金银在手,哪个不是富得流油,他们住必华堂,食则珍馐玉食。农人,一年种田数亩,年收稻谷仅数百斤,上等大米,一斤四文,拼死累活一年,不过碎银八两、十两,赋税苛捐之后,能剩几多?天壤之别,何其大也。

宗相又想,若是自己身在农人之家,即便有瘠田数亩,年产稻谷数百斤,妻儿数口,嗷嗷待哺,糊口尚且不够,又何敢奢谈其他?

宗相庆幸移家雪竹垇,庆幸习得白术栽培之法,上等白术,售于杭城,一两六百文。一年一趟杭城,能抵三、五健壮汉子,数载十数载辛劳所得。仓廪实知礼节,家有积存,方能读诗书,方可赴科场。

静轩见到他,一如既往的热情。宗相从包裹里,取出两支笔、一块砚、几块墨,掏出红布小包贺仪,一并交到他手上,权当他考上贡元贺礼。

静轩见是上等湖笔,歙砚与徽墨,两眼放光,道:“文房四宝,宗相你一出手即是三宝。此三者,我逛遍萍城,也是未见,心仪久矣。今日你遂我心愿,不枉大哥往日一心对你。”

曼娘进屋,见到大哥失态,不由笑道:“大哥,你也似未见过世面似的。相公杭城一行,带回不少好物件,爹爹和娘做衣服的布匹,那可是一等一的杭城真丝绸缎,柔顺之极,萍城从未有过的。”

“哼,小妹,杜甫说,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大哥拿来,用在此处,虽是不妥。但观你有了相公,对我这大哥,可是冷淡了不少。”静轩笑嘻嘻地说。

“大哥,你一个堂堂贡元,竟敢胡言乱语,小心我告诉爹爹去。”曼娘边说边作势就往外走。

宗相站在一旁,看兄妹两人嘻嘻哈哈,吵吵闹闹,也是不管。

“只有回到娘家,曼娘才如此放松吧。”他想起自己时常外出,扔下曼娘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忙个不停,心里顿时有了愧疚之情。

二人住了一晚,次日一早辞别二老、静轩,回山不提。

“相公,你在想什么?”此时,见宗相有些发愣,传学、传栋不再打闹,乖乖坐在爹爹旁边专心烤火,曼娘便从他手中接过传诚,问道。

“夫人,自从娘去世后,我金牌山只有祖母与你两个女眷,所谓阴阳调和,万物皆宁,大哥二哥他们,也该娶亲了。”宗相道。

“确是如此。”曼娘也是若有所思,点头道。

“另外,学儿、栋儿大了,能有个先生教教他俩就好,整日屋里屋外闹着,也不是个事。”宗相看着身边的两个儿子,有些发愁道。

“是啊,若是家在萍城,抑或是芦溪市,我们就能找个先生了。可这地野山僻之地,哪个先生愿意屈尊?”曼娘也是愁容满面。

“先生之事,年后再议吧。办法总归是有的。”宗相道。

当晚,宗高、宗灏、宗相、宗魁围坐于火炉边,宗相道:“大哥、二哥、四弟,自爹爹去世后,我兄弟协力齐心,栽培白术,后又始事商贾,将白术贩运杭城。而今,家中略有积存,事事吉昌,所憾者唯阳盛阴衰,大哥、二哥、四弟皆是青春年少,此时正是成家立业之佳时。”

众人听后,皆是赞同,商定年后请槽下李媒婆,寻访合适女子。

宗高又说,家中诸弟皆已成长,可逐年择合适之地,筑室别居,娶亲生子,开枝散叶,庶几我金牌山,我沈氏之发越未有艾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