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民众在短时间之内接受新的政治体制。
因此,在提出这项建议的时候,特别委员会强调了军事占领的重要性。
按照相关的提议,如果要在美国推行议会内阁制,就首先得强化军事占领,并且做好在美国驻军数十年的准备工作。只有在经历了几代人之后,新的政治体制才能逐渐深入民心,得到广大美国人的认同与支持。
特别委员会提的第二套方案就是重新划分美国的行政区域。
当时,特别委员会没有强调一定要在美国取消联邦制,而是将现有的四十八个州(阿拉斯加与夏威夷都是不具备联邦主体的海外领地)重新划分为三十一个州(或者行省),并且保证在至少十六个州中,少数族裔占多数。然后重新确定选举人票的数量,确保竞选者只需要在十三到十五个由少数族裔占多数的州中获得胜利,就能够获得大选的胜利,从而成为总统。
当然,具体的划需要在对美国的人口,以及族群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完整的调查之后才能确定。
这套方案的最大好处是,不需要美国的政治体制做太大的修改,可以在现行体制下,全面削弱白人族群的特权,并且确保在未来的选举中,得到少数族裔支持的竞选者可以顺利当上总统。
当然,这套方案最大的问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瓦解美国再度崛起的基础。
不说别的,历史上,日本曾经是帝国的附属国,数百年来一直向帝国学习,可最终还是成为了帝国的死敌。墨西哥的主体就是帝国殖民者与土著的混血后裔,可最终还是走上了亲美的线路。
最重要的是,亚裔,特别是帝国后裔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十,且集中在美国西部地区,很难成为多数族群。而其他少数族群只有在拿到好处之后才会倒向帝国,与白人争权。如果今后局势发生变化,谁能保证其他少数族群不会再次成为白人的附庸,从而使美国的政权再次落到白人族群的手里?
可以说,这两套方案都有其优点,也都有其缺点。
当时,连萧鼎昆都有点犹豫不决。也正是如此,在第四轮谈判中,帝国只要求美国无条件投降,而不提具体的处置方案。也就是说,只要美国无条件投降了,到底怎么处置美,可以在战后确定,而不需要在这个时候急着下结论。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让美国“无条件投降”。
谈判进行得相当艰难,只是双方的耐心明显比前三轮谈判时好得多,都没有急着宣布休会,或者是终止谈判。
直三月一日,谈判才再次破裂。
美国无法接受“无条件投降”这个要求,而帝国也不会开出对美国更有利的“罚单”。
谈判破裂,战火重燃。
当天,白佑彬就收到了卫延年发来的命令,让他立即在美国南部地区发动一场规模浩大的进攻行动。
只是,以当时的情况,这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陆战队在二月二十日的时候才占领了整个新奥尔良地区,到现在才过去十一天,很多部队的调运工作都没有到位,物资运送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之中,就连新奥尔良的旧港都没有完全恢复吞吐能力,要在这个时候发动新的进攻,就算白佑彬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力。
当然,比白佑彬乐观的大有人在。
陆少丰与余辉宏都认为可以向美国内地推进,至少可以占领巴吞鲁日,为深入密西西比河流域打下基础。同样的,杨定方也认为可以去炮击佛罗里达半岛上的美国港口与大城市,扩大炮击范围。
因为这次的任务是由卫延年直接下达的,所以白佑彬也只有硬着头皮,让陆少丰、余辉宏与杨定方他们自己去干。
反正,现在打,总比拖下去好的多。
再说了,美军几乎全线崩溃,即便向美国内地挺进,也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吧。
结果,数日之后,白佑彬就为这个想法感到后悔了。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二十九章 … 最后通牒
攻打巴吞鲁日的动比想像中的困难得多。
当初,陆战队在攻占了新奥尔良之后,驻扎在巴吞鲁日的美军确实不战自退。结果,在二月二十三日的时候,美国总统更换了指挥官,将之前在西班牙战场上有着卓越表现的巴顿中将派了过去。
这名在欧洲战场上让德军吃够了苦头的美国将军一到前线,立即就调整了防御部署,并且就地枪决了十几名临阵脱逃的前线军官,重申了战场纪律。随后,他又以非常亲和的态度到医院慰问了伤员,还亲自安葬了一批阵亡官兵。很快,在他个人魅力的感化下,美军再次燃起了斗志。
这些变化,在陆少丰与余辉宏的意料之外。
结果,三月三日,当陆战第十军的先头部队开始向巴吞鲁日推进的时候,就在新奥尔良动面的肯纳镇撞上了美军的铜墙铁壁,一天的战斗下来,就有二百多名官兵阵亡。如果不是火力支援舰队冒险冲进了巴拉塔里亚湾,用三百毫米舰炮对朝着陆战队侧翼迂回的美军部队进行了毁灭式的炮击,恐怕结果将不堪设想。
陆战第十军撤来之后,陆少丰的陆战第八军粉墨登场。
这次,美军开始重视帝国海军的远程打击火力,不再与陆战第八军死扛,而是边打边撤,直到三月七日,在撤到了巴吞鲁日南面的普拉明克时,美军才停止后撤,与陆战队打起了阵地战。
此时,火力支援舰队已经派不上用场了,因为普拉明克距离最近的海岸线都有八十五公里,超过了三百毫米舰炮的最大射程。
陆战第八军在普拉明与美军激战了三天,仍然没有能够前进一步。
显然,陆战队的问题在这里暴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