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虎贲军的由来 > 七 庄园凋残妇孺泣 智叟献策建家园(第1页)

七 庄园凋残妇孺泣 智叟献策建家园(第1页)

五月的终南山,千峰碧屏,云缭翠障,烟霞绮丽,飞瀑跃虹。p>

山北的鄠县,遥遥可望,炊烟袅袅,鸡鸣渺渺。山中腹地南梦溪,藤萝茂竹,隐天蔽日,山风过境,林涛阵阵;层岩叠嶂,蝶舞鸟鸣,溪水石潭,静影如壁。李家庄园就坐落在这南梦溪的青山绿水之间。p>

李三娘一马当先,男仆婢女紧随其后,引着李家车队离庄园越来越近。李三娘身着紧袖短紫衫,头戴皂罗折上巾,腰挂棠溪佩剑,背悬白桦牛角弓,执绺缓行,不时地回望车队。自风陵渡口过黄河后,她的心里有千分牵挂,万分纠葛,五弟李智云生死如何?夫君柴绍现今可好?大哥四弟是否平安…思虑挂念如密匝匝的针线深深地扎在她的心里。但眼前这一家老小几十人,由不得她有半点分心,人在马上,戎装裹身,双眼警惕,一路走来整个人消瘦了不少。p>

正行进间,前面的小路上有数骑远远地迎面驰来,李三娘勒马立定,右手一举,婢女们立马张弓搭箭,钱大柱则率领男仆拔刀相向。p>

“主子,小奴在此恭候多时了!”来人原来是马三宝和几个随从。马三宝来到跟前,翻身下马,给李三娘跪拜问安。p>

“三宝,是你们啊!从蒲津渡过来,一路可好?”李三娘问道。p>

“好哇,在蒲津渡的船上远远看到阴世师的追兵上了钩,我们几个高兴得唱了起来,就盼着您和家人早点过河哩!”马三宝自顾高兴,没有注意到李三娘忧心忡忡的样子。p>

“你们几时到的?回庄里去看看没有?”p>

“我们几个轻车快马,前日就到了。庄里…”马三宝抬起头来,脸上愁云密布,顿了顿说:“庄里和前些年不大一样了。”p>

“怎么不一样了?”p>

“哎,主子,一言难尽啊,您回去看看就知道。”p>

一路上,李三娘沉默不语,只是赶路。马三宝则和钱大柱、张贵福等家仆聊着路上生的事儿,当他得知风陵渡口李智云被擒时,惊讶得张大了嘴,半晌儿说不出话来,双眼望着李三娘的背影,难过地垂下了头…p>

峰回路转,绿树成荫,前面一处松木门头已映入眼帘,上面挂着“李家庄园”的黑底镶金牌匾,字体矍铄,漆底斑驳。松木门头上架着褪淡的朱色梁枋,梁枋拱挑屋檐,屋檐下雕花垂柱上刻着几只锦鸡,栩栩如生。李三娘看到这牌匾,这梁枋,这雕花,百感交集,出阁前的记忆顿时涌上心头,和女伴们浣纱濯足,斗花斗草,投壶雅歌,嬉笑藏钩…p>

“三娘,我的好妮子啊,你们可回来了,唔…唔…”李三娘正回忆时,一个老妪的哭声打断了她。李三娘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乳母赵嬷嬷,正擦着眼泪走到自己面前,后面跟着百十来个妇孺老叟,拄着拐仗,抱着孩子,面黄肌瘦地跟着走过来。李三娘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双手搀扶赵嬷嬷嘘寒问暖,数年未见,一朝相遇,李三娘也已泪眼朦胧。p>

“嬷嬷,您老今年五十有六了吧?身体看起来不怎么好啊?庄子里怎么就剩下老弱妇孺了,其他人到哪里去了?”李三娘挽着赵嬷嬷边走边问。p>

“妮啊,你们走时,庄里是人丁兴旺哩。打皇帝征伐辽东以来,官家年年来抓丁派赋,前番去的几十个男儿一个也没回来,听说…”赵嬷嬷老泪纵横,“听说都殁在鸭绿江里了,可怜我家四郎,才十六啊,”  赵嬷嬷哽咽着说不下去了。p>

“嬷嬷,你们如此艰难,怎么不派人到河东来找我们呢?”p>

“找过的。先前李老太爷和二爷给咱们接济了些粮食,后来仗打得远了,联络不上了。河东的大爷也曾派人送回些银两,但年前官家把黄河封锁得紧,断了消息,连派去回报的小厮也被河官给抓了夫。”p>

“嬷嬷,我们回来带了些细软,可以顶一些时日的。您老别难过,大家在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从长计议,好吧?”p>

“嗯,你们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咱有靠了。”p>

娘俩儿相携相倚,引着大队人马走进庄子里去。路边野草没膝,茅舍零落,墙垣塌陷,庄稼地里一片荒芜,人马走过时,惊起林中一群白脸山雀噗噗地冲上天去。p>

p>

回到庄园里的头几天,李三娘带着家人修葺屋舍,打扫祠堂,访贫问疾,施粥舍食,抢着时令在地里撒些瓜菜种子,忙得两头摸黑,双脚踮地,几日下来腰酸背痛。凤鸢和巧珠正在屋里给李三娘搓揉着臂膀,一个老叟的声音在门外问道:“请问柴夫人在吗?向老翁有事相告。”开门看时,一个年过七十的老者倚仗而立,脸颊瘦削,须皆白,目光炯炯。李三娘认得,这是庄子私塾里的向先生,连忙请进屋里,看坐上茶。向老翁凭几坐定,啜了一口茶,缓缓问道:“柴夫人,此番回庄里,未见大爷、三爷和柴官人,我老者昏聩,冒昧相问,几位爷儿安好?怎未一同回来?”p>

李三娘理理云髻,微微一笑,回答道:“向先生,皇帝诏告天下,兵救援东都,大哥他们都应诏奔东都去了。”p>

“哎,东都可救与否,老天才知晓啊!”向老翁拄着拐仗,站了起来,“夫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自大业以来,您看天下都给折腾成什么样子了!可怜庄里的那几十个后生,此去辽东必无生还之理,留下些孤儿寡母艰难度日。”说罢,用眼角余光扫了扫屋里的两个婢女。p>

“不打紧的,向先生,她们自小就跟着我,是贴心的人儿,您有话不妨直说。”p>

“好,柴夫人,恕老夫斗胆直言----大爷他们此去不应向东,而应向北,到晋阳去同老太爷和二爷会合!”p>

“向先生,他们不去东都而到晋阳,此话怎讲?”p>

“夫人,东都因何被围?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呀!前有楚国公杨玄感起事,现在又是瓦岗寨李密得势。在老夫看来,天下纷乱如此,很快将不再姓杨了,而老太爷手握重兵,驻守一方,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啊!大爷他们不往北去而往东行,实在不明智哩!”p>

李三娘也站了起来,扶着向老翁,眼中满是欣喜,说道:“先生睿智!实不相瞒,大哥他们的确是奔晋阳而去了。”p>

“好哇,好哇。只是…”向老翁顿了顿,捋捋白须,看着李三娘问道:“夫人可曾想过,晋阳义旗一举,这南梦溪的李家庄园便成是非之地了,如何自保呢?”p>

李三娘双手捧起茶碗,端到向老翁面前,说道:“先生,这也是近日忙碌之余,我正在思索的事儿,只是尚未明了,还请先生赐教!”p>

“夫人,这终南山纵横数千里,自古便是藏龙卧虎之地。大业以来,赋重役苦,征伐不断,男儿们不是战死沙场便是逃役山间,就咱南梦溪这数百里内,便有几支绿林队伍出没其中。实话相告,我侄儿向善志便在其中,已有数百人马了,”向老翁看了看李三娘,见她正全神贯注,侧耳倾听,便继续说道:“李老太爷当年为官陇岐,善抚百姓,甚得众心。如今在晋阳高举义旗,只要夫人在这终南山振臂一呼,遥遥相应,百姓必然景从!到时,岂止是这小小的南梦溪李家庄园可以保全,能在大河以西形成气候,与晋阳同进退共荣辱,也未可知啊!”p>

李三娘听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脸涌红潮,退后两步,对向老翁深深一拜,立身说道:“向先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娘心中千般敬佩,万分感激。恳请先生出来辅佐三娘,打开天地,经营终南,共赞父兄大业!”p>

向老者拄着拐仗,看着李三娘,捋须微笑道:“老朽年过七十,已是黄土及项的人了,那堪夫人抬举?只要夫人登高一呼,这终南山中的潜虎蛰豹,自然会弃暗投明,甘愿驱驰的。”p>

天色向晚,李三娘在门口拜别向老翁,望着老人拄仗远去的背景,心中已有了格局…p>

p>

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