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喜清了清嗓子说道:“学田二十亩地,差不多一亩地收了六石多一点。!比往年一亩地产粮三石不到,整整高出了一倍有余!”
这话大家就听明白了,欢呼声就从此刻开始。
“同样的田,同样的时间,无非就是给足肥料,居然产量能够翻倍!要是村里的田都是这样的话,那以后肯定不会挨饿了!”
“哈哈哈!真好啊!”
“别高兴得太早,哪有那么多粪肥啊!其他田用水条件也没这学田好,当初挑学田的时候,是将村里最好的田拿出来的。”
有人欢喜,也有人泼冷水。
“那至少看到希望了不是。大不了以后小黄和小黑的狗屎,地上看到了我也捡起来攒着,到时候扔到田里去。”
“就王不二弄回来的那两条狗?那狗屎来轮得到你来捡?”
有人想办法,就有人讥笑。
王小帅早猜到结果应该大差不差,亩产还不到八百斤,比后世的杂交水稻差远了。但已经是这个时代,目前看来最好的收成。风头就留给王不二大叔吧。
王不二是最激动的,干了一辈子地主,明白产量翻番的意义。
“诸位、诸位,先听我说。这个结果嘛,当然是好的!至少证明了,咱们只要团结起来,集中施肥,水利得当,自然老天爷会赏饭吃!
所以,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这个学田高产出来的这一半粮食,咱们留下来做种粮,期待明年能有更好的收成!好不好!”
“那也要不了那么多啊。”有人质疑。
“是,是要不了那么多。但这个预算要先留出来,以备其他用途。总之咱们日子是要越过越好的!”王不二解释道
晚饭吃得是喜气洋洋,都知道肥料好,只是没想过有这么好。
第二天,村里继续秋收。
对比学田,明显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每蔸抽穗的根数还是结籽的颗数,还有少量那些高昂的头,长得并不十分饱满。跟往昔一样,估计收成还是差不多,全村平均起来,恐怕依旧是每亩不到三石。
总之,收获的日子终归是开心的。
县衙派出的收粮队也到镇上了,会在镇上停住一段时间。
由镇上的里正带路,深入到各村子,或找到村里地主或者大户,按田亩宣布各人应承担的粮税指标。
限定时间内送到镇上指定的转运地点,否则由交粮户自行承担约一石正税,半石脚力钱。
长乐镇粮税一直是刘百万负责转运,脚力钱自然也能分润一部分。过往都是按要求将粮食转运到各县衙的仓库,这一段熟门熟路,没有风险。
除井头镇这个都在长乐盆地以外,其他镇,刘百万也不插手粮食转运的事,一直是稳妥为第一要务。
“今年上头到底有没有减免?”刘百万不死心,还是要问问对面县衙派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