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竖子叫来。”裴宽道。
不多时,李缜便被“押送”了进来。
“如你所料,罗吸水弹劾老夫与东宫交构,但右相却斥责了他,说罗希奭立功心切,险误大事。”裴宽重复了裴冕的话,“你说,这大事,是何大事?”
李缜闻言,也是一愣,因为他哪里知道,李林甫在搞什么鬼。
“裴公可有门路,把信递到高大将军那里去?”李缜虽然不知晓李林甫的用意,但不代表,他献不了策。
“竖子又想作甚?”裴宽抚着苍白的胡须,皱眉道。
“裴公不妨以退为进,写信向高大将军哭诉,称自己欲为国朝推行‘榷盐铁’,东宫以此为由,让两位皇孙来践行。作为臣子,没有推脱的道理,可又担心,此事会遭右相误会。”
“章甫,你觉得呢?”裴宽问裴冕。
“不敢欺瞒裴公,裴冕就是因为卷进了东宫与右相之争,才会家破。所以若能早知会如此,一定会挂印而去,保全妻子。”裴冕比李缜更激进。
裴宽于是亲笔修书一封,让管家裴克己去送。而他,则带着一行人,慢悠悠地渡过黄河,往河东郡而去。
离河东郡的治所正平县尚远,他们就遇到了一波在道旁等候的官吏,约有三十人,为首几人是红袍,后面的是青袍、绿袍。
“河东太守王承礼,见过裴公。”为首的红袍官员一见裴宽来,便主动上前道。
“你认得老夫?”裴宽有些惊异,因为他从未见过王承礼,更再三叮嘱过高尚,不要提前去通报河东郡。
“非也,下官仰慕裴公已久,前些天听闻,裴公已经渡过黄河,便急忙在此恭候了。”王承礼是个胖子,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消失。
“这绛县最绝的便是它的笔,正所谓‘千万毛中拣一毫。毛轻,功却厚。’经久耐用,下官便给裴公带了两支,送裴公。”王承礼说着,招来一个绿袍官,这人捧着一个朴素的礼盒,里面真的仅是装着两支毛笔。
“有笔,便得有墨。这阳泉墨,也是河东一绝。”王承礼说着,又招来一人,同样是朴素的礼盒,里面也真的只放着六根墨条。
“笔墨,都有了,怎能缺了砚?”王承礼继续唤人,“哈哈,澄泥砚,也是绛县一绝。”
“至于纸嘛,河东的纸确实不如江淮。所以,就随便给裴公准备了一刀。还请裴公勿怪。”
好家伙,裴宽一个字没来得及说,便挨了王承礼一套组合拳,纸笔墨砚全齐了,而且,看上去,都是并不贵重的当地特产,算是相当寻常的人情往来。
裴宽感觉有点棘手,因为王承礼这么做,其实就是看裴宽的态度,如果裴宽收了,就意味着以后大家好好合作,该吃吃该喝喝,该刮穷人一百年后的税,就去刮。如果裴宽不收,那就意味着,他是来搞事的了。到时候,河东道免不了又是一场神仙斗法。
“笔墨砚,老夫都有用习惯的。但唯独这宣纸,看着不错。”裴宽伸手摸了摸那刀纸,“李缜,记在采访使的公账之中。”
“诺。”李缜应了,“敢问王府君,这刀纸,价格几何?”
这话的意思是,这刀纸无论价格几多,采访使都会盖章,结账。换言之,裴宽虽然不收当地官员的孝敬,但对当地的潜规则,是持默许态度的。
“哈哈,十三贯又一百零三钱。”王承礼报了个准确的数字,肯定高于市面价,但又不算太过离谱。
“裴公,诸位,天色已晚,今夜就在正平县歇息如何?下官已让他们,备好了饭菜,准备了上房。”
“王府君,请。”
“哈哈,裴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