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长相忆歌曲原唱 > lili姑娘谢谢你(第3页)

lili姑娘谢谢你(第3页)

“粮证?”那人递过一把扫炕笤帚,“你们快扫扫身上的雪!坐到炉边儿来,烤烤火再说,看你们冻得可够呛!”

陈大娘替我打扫干净身上的雪,把我推到炉前,又拍打了几下自己身上的雪,将来意说明后,双唇抿得紧紧的,准备着无论对方怎样训斥都不开口辩护。

“唔,是这样。”那人沉吟一会儿说,“我不知道粮证放在哪儿了呀!”

“就在那张桌子的抽屉里!”我鼓起勇气说。

“是吗?”那人从裤兜里掏出钥匙,打开抽屉,取出粮证,“这个?”

“对,就是!”陈大娘伸出一只手,想把粮证一把夺过去的样子。可是那只手还没有摸到粮证,又缩了回来,说,“同志,你就还给我吧,孩子真的认错了,他妈气得不行,你要训就训我好了!”

那人说:“孩子知错就行了呗,还训什么,把粮证拿回去吧!”陈大娘接过粮证,揣进兜里,拉着我往外就走,像怕粮证又被夺回去似的。走到门口,她又站住了,转过身来,问:“同志,这……不会使你担责任么?”

那人笑了:“这点主我还是做得了的。”他从煤炭里抓起几个热乎乎的土豆,走过来塞进我兜里,摸摸我的头,说:“记住,这样的事再也不能干了!”将我们送到门外。天完全黑了,雪下得更大。

路上,陈大娘低声问:“记住那位叔叔说的话了?”

我无比羞愧地回答:“记住了。就是饿死,我也不做这样的事了……”

陈大娘叮咛:“回到家里,要跟你妈也说一遍这话!”

雪接连下了好几天。住雪那天,正好是元旦早晨。用北方人的话说,那天“冷得嘎嘎的”。我们两家把面口袋里的面抖落到一块儿,包了一顿冻萝卜馅饺子。饺子刚下锅,院子里来了个讨饭的。几户邻居都把门插上了,讨饭的挨家挨户敲门乞讨,没一家理他。最后,他来到我们两家门前。

“给一口吃的吧,好人们,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救一条命吧……”讨饭的在门外冻得嗦嗦发抖,哀声乞求着。

陈大娘从窗子向外看看那讨饭的,再看看锅里翻滚的饺子,又逐个儿看看我们两家大大小小、馋涎欲滴的五个孩子,最后,目光停注在母亲脸上。

母亲仿佛没有感觉到她的注视,转过身去,从墙角拿起笤帚,弯着腰扫着很干净的屋地。

讨饭的一直在门外哀苦地乞求着。

陈大娘走到门前,开了门,默默无言地把那讨饭的让进屋来。而母亲,这时已放下了扫地的笤帚,拿起了捞饺子的笊篱。

讨饭的一经陈大娘的默许在饭桌前蹲下,便如饿狼一般眈眈地盯着刚出锅的饺子。母亲看了他一眼,一声不响,将第一盘饺子递给了他。他一口一个,根本没嚼,顷刻吞光。母亲又递给他一盘,他又顷刻吞光。

母亲愕然了,不禁瞥了陈大娘一眼。陈大娘轻微地叹了口长气。我们几个孩子不由也加快了吞吃的速度。

“给我一盘!”

“再给我一盘!”

“再给我一盘!”

我们同那讨饭人之间,为填饱各自的肚皮,展开了一场潜意识的竞争。

那讨饭的吃完第三盘饺子,忽然挨个儿盯视起我们几个孩子来。他不再嗦嗦发抖了。他眼中那种饿狼般的令人有点悚然的目光渐渐消失,眼神儿灵活起来。也柔和起来。母亲又递给他一盘十几个饺子,他接了过去了,一个也没吃,轻轻将盘子推给了小妹。

他忽然用那双肮脏的骨瘦如柴的大手捂住枯槁的脸,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我,我在和你们的孩子抢饺子吃呀……”他双膝跪在地上,接连磕了几个响头。慌得陈大娘和母亲同时“唉哟”一声,赶忙拉起他来。

他临走时说:“好人们,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们!”

陈大娘从炕上拿起自己上班穿的棉工作服,塞在他怀里,他无论如何不肯收受。陈大娘竟有些生气地说:“就你那身单薄的衣裳,饿不死也得冻死!”他才含着眼泪穿到了身上。

讨饭人走后,陈大娘说:“看样子是农村人。”

母亲说:“像是的。”

陈大娘说:“遇到这样的大荒年,没有农民养活,城里人不知会饿死多少!”

母亲说:“就是的。”

她们在饭桌前坐下时,饺子已剩下不多了。陈大娘只吃几个,就放下了筷子,说是匆匆忙忙地包了顿饺子,现在饿劲儿过去了,一个也吃不下了。母亲也放下了筷子,埋怨陈大娘把饺子馅拌咸了,吃了几个就“齁死人”了。她喝了满满一大碗饺子汤。

三年困难时期总算熬过去了。被饥饿感压迫的人们都在生活中缓过口气来。我们两家的孩子也都长大了,母亲和陈大娘脸上经常流露出某种希望的微笑。可不久后,陈大娘却失业了,她所在的那个工厂下马了。她虽然辛辛苦苦在那个厂干了许多年,到头来却还是个临时工,被解雇了,只领到了几十元钱的照顾费。

为了生活的女人,尤其那些做了母亲的女人们,普遍具有一种令人钦佩的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陈大娘用当年节俭下的丈夫的部分抚恤金,组织起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工厂。为了这个小小的街道手工作坊的诞生,她四处奔波,同有关部门层层交涉,又动员家庭妇女们参加。这个生活在最底层的普普通通的女人,充分显示出一种卓越的组织和鼓动才干来。街道工厂终于宣告正式成立了。妇女们凑钱买下了某商店的一个废弃的仓库当厂房,各自从家中把缝纫机搬到了厂房里。一向花钱手紧的母亲,那天慷慨地给了我们几个孩子三元钱,叫我们买鞭炮到破仓库前去放。陈大娘受到妇女们的信任,以发起人的资格被推选为厂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