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错位时空 简谱 > 第49章 全国震惊2(第1页)

第49章 全国震惊2(第1页)

当然,他目前还不敢去借用美国的军事物资,毕竟那都是军事重地,有重兵把守的,别到时候东西没借成直接被人家一枪击毙可就麻烦了。

很快王永在美国农场主的小圈子里面传开了,得到了一个新的名号就是灾星,只要他去参观过的农场都遭到了盗窃。

大家开始以为是不是王永自己亲自导演的这些盗窃案件。

然而,经过调查以后发现根本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只能说这个人身上自带倒霉属性谁碰谁倒霉,谁碰谁就被偷。

也有脖子有些梗的农场主,不信这个邪,请王永到他们那里去参观购买粮食,王永当然也会象征性地购买一些粮食,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当然购买归购买,搞事情才是最主要的,家里面还有一千多万嗷嗷待哺的百姓等着自己的粮食来救命。

中间好几次还去老美银行逛一逛,只要找一个隐蔽的角落进行就可以,将50米之内的现金美钞、黄金、甚至连带取款机摄像探头等其他东西都卷走了。

搞得老美的警察直呼邪性,什么样丧心病狂的盗匪抢劫犯,居然连取款机,摄像探头一起盗走的,真是见了鬼,调查了很久根本不查不出以个所以然。

就在王永在世界各地作案借用各种物资的时候。

1940年的春节已经悄悄过去,在得到王永充分的物资供应下,整个江北战区民生开始慢慢恢复,将士们训练,刻苦,士气高昂。

王永这些天又开始在美国的各个码头闲逛,他的目标就是那些运送粮食货船。

他的这种行为已经引起了老美的注意,只是苦于没有证据,所以又弄了一批粮食后,王永觉得也差不多了,再这么下去,可能真的要暴露了,所以就选择了收手。

再次回到家中,这段时间由于不停地穿梭于两个位面之间,自己的身体真的吃不消了,这光输血就已经弄了十几回,不过,结果还是非常完美的。

粮食,棉花等物资加起来一共运输了近50万吨,还有一些其他的物资。

特别是洗劫的老美的很多银行的现钞,他将这些现钞全部用于购买其他,急需的物资或者换回了黄金,最后还剩下几百万留作非洲公司的资金。

由于这段时间过于频繁的使用系统穿越,虽然靠输血坚持的下来,不过王永的身体还是有些扛不住了,他决定回到现代休养一段时间,自己也好久没有好好的陪伴家人。

那个时代暂时也没有太大的事情发生,我党的工作组都已经全面接手了江北地区的行政工作。

国府的高层们这个冬季可就过得非常的不舒心了,他们原以为自己的这些小动作,可以让江北地区那对嚣张的叔侄,难受很长时间,让他们名声扫地。

然而事情却大出他们的意料,那些逃难到江北的难民不但没有饿死冻死,反而得到了救助,活的好好的。

开始的时候,他们并不相信,认为江北地区封锁了消息,处理的那些死去的难民。

于是他们派了很多记者前往江北,打着关心逃难难民的名义,四处溜达采访,拍摄难民救助营地。

在那些营地里面他们看到的是开心玩耍的孩童,坐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纳着鞋底的妇女,就是没有拍到他们想要的悲惨画面。

而男人们已经去了各个工厂开始做工或者参与了淮河两岸堤坝的疏浚与治理。

江北地区这次投入了很大的财力人力开始整治淮河,由于它连年都会发生洪涝灾害,导致两岸的居民经常受灾。

这样的以工代筹可以解决很多逃难至此难民的生计问题,不让他们生出闲散的心,以后只知道伸手要东西,而变得懒惰起来。

而且这样做,也可以减少很多社会与治安问题,大家都有事做了就不会闲着,从而生出很多事端。

那些来自国府的记者在江北地区兜兜转转了近一个月,也未发现他们心中想要寻找的新闻素材,说好的难民营里面哀鸿遍野,说好的人间炼狱都没有发生。

最后,他们只能感叹王家叔侄确实有本事,确实有钱,居然可以提供近千万难民的物资粮食补给。

不过,也有人忍不下这口气,他们开始在报纸上面大肆鼓吹,既然江北地区有如此多的粮食,那为何不捐一些粮食给国府其他地区的难民,那里的难民也需要救助。

不过这种报道很快就被其他有良知的人给骂了回去,国府前段时间的一系列操作,是个人都能知道他们的险恶用心。

如今居然还有人恬不知耻的,来要求江北提供更多的物资给国府救助更多的难民。

很快,江北日报就刊登了一幅幅难民们在逃难过程中,被国府的警察保安队抢走空投物资的照片。

当时这些照片都是空军侦察机在空中拍摄,还有很多逃难到江北的难民,在接受江北日报采访时诉说的。

一下子国府的名声已经臭大街了,那些还在为国府摇旗呐喊的新闻报社,全部偃旗息鼓夹起的尾巴。

他们在面对事实真相的时候,也无法狡辩,只能将头埋在沙子里面装鸵鸟,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他们什么都看不到。

不过这样的媒体交锋,也好像给那些决定逃难的民众,指引了一条新的方向,那就是要逃就逃往江北,那里是人间天堂。

只要到了江北自己这些人,将不会再遭受饥饿,他们会得到当地政府的救助,在1940年春节结束以后又有不少的难民开始前往江北。

不过由于战争已经几乎全部停止下来,所以还有很多人选择了继续留在家里面,想看看时局到底如何?再做决定是否前往江北。

不过,那些年轻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他们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江北的道路,因为在江北媒体的报导中,那里工厂林立,那里人声鼎沸,那里百姓富足安康。

那里的学校需要大批的教育工作者,工厂与研究所需要很多科技工作者,自己这些人去了江北不愁没有工作,也不愁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报效自己的国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