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依依看朝食来了,肚子还真有些饿了。又看案几上,今天的朝食准备的特别丰富。一碟牛肉蒸饼、一碟素蒸饼、一小碗八宝粥、一壶甜豆浆、一小碗甜牛乳、一小碗胡荽羊肉汤、一盘酱牛肉、一盘凉拌萝卜丝、一盘姜醋拌皮蛋、一盘糖拌蒸山药、一盏香油蒸蛋、一碟子葡萄干、一碟子蜜饯、一碟子核桃仁、一碟子南瓜子仁。还有两样点心,两样果子。旁边人送上来温水与麻布巾,几个人洗了手。
宇文基边吃不由得感叹,英王家生活果然精致。又想杨家小姐都能干,杨七小姐不用说了,小小年纪能想出这么大主意,敢做这么大的工程,肯定不是一般人。杨大小姐也不是俗人,她满脸自信,柔媚中带股英气,说话做事大方得体。听闻把偌大的英王府管理的井井有条,确实是个好女子。她不停地望着我,难道也是有什么意思。想起刚来时英王太妃问自己的婚姻情况,难道是老王妃也有意试探自己吗?
杨芙看宇文基用膳,速度不紧不慢,动作也算优雅。说起话来声音浑厚,言简意赅,用词讲究。倒是很有教养,只不知性格如何?是不是七妹说的妈宝男。
杨依依突然发问:“宇文大人,您对孝道有什么看法?”
宇文基一愣,稍后道:“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以道。”
杨依依道:“尊敬、关爱、赡养父母,确实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只是凡事不可过分。一个男子会有好几个身份,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孝只是尽了为人子的义务,为人夫可能为妻子撑起一片天?为人父,可能为孩子铺就一条路?”
宇文基答非所问:“天地君亲师,事情早有排序,只须顺着,何必庸人自扰。”
杨依依自顾讲起《埋儿奉母》的故事:晋代,河内温县有个孝子郭巨,他本来家境尚好。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啥也没要,却执意独自供养母亲。因为没分到家产,家境变得十分贫穷,吃穿不足。郭母疼爱小孙子,自己舍不得吃留给孙子吃。为了赡养母亲,他要把三岁的儿子活埋。在野外挖坑的时候,挖到了一罐黄金,罐内还有帛纸一张,说是上天赐给郭巨的,别人不得拿取,从此之后过上了好日子。
众人听了各自思量,杨依依冷笑:“郭巨这人是假孝。第一,他假仁假义,把母亲拖进贫困。两个弟弟与他一样为人子,既分到家产,自当共同赡养老母。他自己生活困难,非要独自赡养,可曾想过二个弟弟将为世人唾弃,而母亲是否愿意贫苦。第二,他能力不足,大丈夫处世,连自己都养不活了,连累了老母妻儿,这种废物生来何用?第三,他只尽愚孝,为夫不义,为父不慈,不配为人。第四,他杀害孩子,是要绝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种都绝了,他母亲知道了还有脸活着吗?死后有何面目去见祖先。孝顺孝顺,不是要顺着母亲的意思吗?母亲疼爱孙子,他不应该更加疼爱孩子吗?编这个故事的人就是美化了结局。须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即使天地有情,也断不会为这等畜生赐下黄金。宇文大人说是不是?”
宇文基听了这些,心里百转交集。额头不由微微出了汗。杨七小姐,好生犀利。不知道那位杨大小姐,是否也这般厉害。他看了一眼杨芙,杨大小姐脸色也沉下来,好像在审视他。宇文基道:“七小姐一席话,好生厉害。待回去细思了,再与你探讨。”
杨芙吩咐:“红香,让人取些新鲜的果子,新做的糕点也打上几包,让宇文大人带回去。”宇文基还要客气几句,杨芙起身向几位点头告辞先出去了。
宇文基回到家时才正午,听说父亲在母亲那院,衣服都没换,先去向父母问了安,把从杨家带回的礼物呈上。
宇文基的母亲姓郭,今年六十三岁,身高体胖,背稍有些驼了。胖脸上皱纹不多,鬓边的头发却全白了。梳着反首髻,戴了一头的金玉首饰。耳上戴了蝉形的黄金耳坠子。左手上戴了两只厚装的镶宝石黄金手镯,右腕上圈了一串沉香佛珠,手上带了六只各式夸张的戒指。
她看了安要几上的几样吃食,皱眉问:“基儿,你上午去做什么了?西市还没开,这些从哪里来的?”
宇文尚书回答:“前日,皇后娘娘荐举儿子,让配合英王府去营建什么图书馆。今天休沐,基儿早上跟我禀告了,要去英王府议事。这些吃食,想来是英王府给的。”
郭夫人道:“这英王府也怪小气的,累我儿去一趟,给这点吃食,还落了我尚书府吃了他家东西的名声。”一边说着,一边拿了点心吃,觉得绵软香甜,十分可口,不由得点头。又想起来问:“营建图书馆,算是朝廷的公事,还是个人家的私事呀?会不会影响你正常在匠作监的事务?有没有好处,这活儿不会白干吧?”
宇文基想了想回道:“我想,应该算是皇后娘娘的私事。皇后是图书馆的名誉馆长,她下了手书,让各部门协助,钱却是要杨家出的,还有与杨家有亲的江南李家,也要出一半吧。”
宇文尚书道:“既是皇后娘娘的事,就不算是私事,基儿好好干吧。匠作监那边不必去了,那里的事我会安排。事成之后,皇后娘娘定会赏下来的。”说着,与儿子使了个眼色。两个人去了尚书大人的书房。
宇文尚书问儿子去杨家的情形。宇文基把营建图书馆的事情具体说了,让人取来杨七画的效果图与建筑模型。宇文尚书看了也很感兴趣:“这真是杨七小姐弄出来的?她在哪里学的建筑?”
宇文基笑:“不到十岁的小姑娘,哪里学过营建之学。估计是有些图画的天份吧。这图也就是看看外观,要营造,根本没什么用。到是这个模型做的不错,比例虽有些不对,但是能让我直观的了解她的构想。”
宇文尚书问:“营建图书馆,这个主意是谁想的,皇后?杨七?还是英王?”
宇文基道:“都说是杨七小姐的意思,英王与太妃十分支持,英王太妃都求到皇后那里去了,娘娘举荐的我。”
宇文尚书又问:“你今天去,杨家怎么说?”宇文基把在杨家听到关于图书馆和印刷术的事都一一说了。
宇文尚书道:“姑且相信是杨七小姐的想法。前些时日子你还在洛阳,国子祭酒闻大人上书请求朝廷开科取仕,皇上没表态,亲王们观望,太子反对,晋王一派却是赞成的。朝上官员分作三派,一派是世家贵族出身,当然是反对的。一派是寒门出身,靠举孝廉上来的,自然是赞成的。还有我们这伙人凭技能入仕,目前持观望态度。在这节骨眼上,英王家要印书,还要建图书馆,你细想是不是几分意思。”
宇文基笑道:“我就知道营建之术,朝堂之事却是不大懂的。科举的事,我觉得是好事吧。官员总不好大半出自世家贵族,人家寒门与平民的子弟,也有许多优秀的,最好多给些门路去搏一搏。”
宇文尚书道:“我看皇上的意思也是开科举,只是现在晋王南征去了,时机还不成熟。等天下平定,需要大批人才,关键这批人才最好脱离世家大族的控制,直接效忠于皇家。所以,开科举是个好办法。可寒门之人读书艰难,资源匮乏,如何与世家大族比拼。这印刷术一出,图书馆一办,寒门士子,甚至普通民众,都能享受资源了,竞争力会大大提高的。所以,皇后娘娘才大力支持,杨家、李家才肯出巨资营造。”
宇文基道:“父亲高见,原来是如此。我说呢,杨、李两家这么大方。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呢。我也是支持天下人有书读的,世家豪族把控资源,对国家发展不利。”
宇文尚书道:“这话心里想想就好,不要宣之于口。一来现在还是世族大家把控朝堂。即便将来真的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寒门子弟,也只是中低层的官员。二来,皇上自己出身弘农杨氏,皇后也出身贵族大家。连咱们家也不是寒族出身,你外祖郭家是百年世族。世族之间的关系相互牵连,不是一开科举马上能划清的。国家发不发展的,还不是要看帝后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咱们只把交下来的任务做好了就行。”
宇文基道:“我跟杨七小姐说好,以后我们父子写书要印发,她给免费刻印。”
宇文尚书笑问:“这是好事,我也有心把写的书整理出来,要是杨七小姐能印刷,我很乐章让她帮办。这施工图,你多咱能弄好呀?”
宇文基笑了:“这个工程不算复杂,地皮都是现成的,离水源也近。我明天就去现场勘测地形,加紧些出图,十几天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