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1860圆明园大劫难阅读理解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 想看书来

第十四章 北京啊!北京!(3)

巴夏礼和罗亨利遂回信说,他们和另外二人已从城内那个污秽不堪的刑部“北监”,被移禁城北德胜门附近的一个寺庙里(即高庙…译者)。他们二人仍然有办法用兴都斯坦语,注明那个寺庙及附近街道的名字。中国人因无军事检查经验,故什么也看不出来。信件便原封不动地送到英国人手里!

10月2日

联军还未出动,北京商贩们就向英法特使写来请求书,希望他们停止进军京城,而且答应向联军赠送粮食、牛羊肉及猪肉,白酒和各种蔬菜水果等……。白费功夫!联军认为,这种出人意料之举,只能出自清廷政府。

10月3日

孟托邦所希的增援车队仍在等待之中……。两位特使没有其他更好之事可做,就用这个期限继续与恭亲王通信交涉。恭亲王在巴夏礼名字之后,又加上洛图尔的名字,借口后者也会汉语可做为中间人!洛图尔照样活着,法国人甚为高兴;但对这种选择感到惊讶,因他是学者并非外交官。而他们此时,也猜想杜吕克神甫的命运如何;这位传教士和洛图尔一样很精通中文。

孟托邦终于接收期待已久的增援部队和弹药,尤有整个101战列团、工兵一连、4炮一连和二百七十名海军陆战队等。在致朗东元帅的信中,孟托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以如此少的兵力攻占北京,并火烧满清城区?未来事态的发展,会向我军指明这点!本人所定的计划是,不必等到北京寒冬到来时;如若全城已被焚毁,又天寒地冻,那我军将无足够的军需供应”。孟托邦还说,他打算带四千人马挺进北京,其中有三千五百名“拼刺刀兵”、工兵,四个炮兵连及引信兵等,既与格兰特将军所率的兵马相等。

英法联军决定10月5日向北京挺进。

10月4日

法军辞别从此成为他们胜利象征的八里桥。过后不久,孟托邦将军荣获同名伯爵封号。

他们在八里桥度过极为愉快的半个月。埃里松写道:“部队吃饱喝足,充分休整,非常欢娱,生龙活虎。战士们轮流帮厨做鲜美可口的饭菜,到运河里洗衣服,有的去钓鱼,或像儿童那样玩耍。此时,大家只要求继续进军”。在一支小军队里,人人都完全相互认识,部队成了“大家庭”。吴士礼中校满意的是,他在附近一个村子找到很有滋味的葡萄;只有鸭子不称心如意,原来曾在运河畔成群结队游弋,可联军刚到那天就全都无踪影了……。军官们都住进乡间豪宅,其实就是北京朝廷高官们刚撤走后的避暑府邸。

在八里桥,法国和俄罗斯的外交官也往来频繁。两国公使早在上海就有交情,到了天津,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增强。凯鲁莱满意地提及与伊格那提叶福将军及其副官巴留捷克少校结下“令人喜悦的情谊”。两国使节彼此怀有好感,交往密切,观点一致,而且可用法语交流……。

八里桥给人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那片肃穆神奇的墓地。桥不远之处,屹立着高大的汉白玉龟座雕柱。据埃里松描述,神龟直径四米左右,背甲托起那高耸的雕龙石碑,非常宏伟壮观。孟将军曾想将此奇特的纪念石柱运到法国,安设在巴黎某一广场上,如协和广场上的埃及方尖碑那样,供人瞻仰。可是,法海军表示难以把如此巨大的龟柱运走。何等遗憾!

10月5日

为确保后勤运输线,法军把两个连队留在八里桥,那里已建有一座粮食仓库。英军则留四百来人在通州。

格兰特将军等得不耐烦了,已稍先行一步。部队群情激昂,欢快行进。要长驱直入陌生之地,希望路上再遇敌人,实令他们兴奋不已。每个士兵却只带三天的干粮。然而,这回进军北京,行程虽短,但路途复杂,到处有树丛,很容易迷路。故行军缓慢、相当困难。法军决定在一个烧制有名琉璃瓦的村庄停下来,那里有十二来个砖窑,为京城供应盖房砖瓦;据说,这些砖厂属宫廷所有。见北非骑兵竟敢抢劫当地一户人家,孟托邦将军十分恼怒,把他们的赃物收缴,如数退还,主人惊讶得目瞪口呆。

。。

第十四章 北京啊!北京!(4)

从砖窑高处,可遥望京城。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去观看!孟托邦特邀格兰特沿螺旋形梯子,一同登上那座最高砖窑的顶端,出神地观赏北京的城楼与屋顶。

就在砖厂,联军听到谣传,说咸丰皇帝已经离开圆明园,躲避到长城外距京城东北二百五十公里的热河(今承德)行宫了。

原来,八里桥战役当晚,咸丰帝由懿贵妃(后来的慈禧太后)等陪伴,在圆明园福海上游船赏景。忽听禀报僧格林沁总兵对蛮夷作战大败的消息,皇帝及妃嫔不禁大惊,惟有懿贵妃劝告镇定,力谏皇上御驾亲征,以振军心。

而在京城,一片震惊。王公,宫廷要员和内阁大臣,同样恭请皇上暂舍圆明园,速回紫禁城,亲自统督都城防务。他们认为,若皇帝打算“巡幸木兰”,那只会加剧局势混乱。而且,“长毛”(指太平军)必更嚣张尘上,朝廷军队定将失去斗志。在主战派看来,还有一线补救希望:夷兵不过万把来人,清军兵多将广,且可从蒙古调来援兵。总之,尚须最后一搏,必能稳操胜券……。

僧格林沁不赞同这种“绝望”中的乐观主张。他已领教过英法联军的打法,生怕看到皇上落入蛮夷手中。因此,他竭力恳求皇上“启銮北狩”;其实,这一清室习惯,自1820年以来本已废弃,现在成了托词。

反对皇帝离京者提出各种异议。他们引证历史教训说:皇上一旦出了长城,就永难回来。况且,蛮夷还可能前去热河找他。巡幸北狩,看来系逃避,将带来灾难性后果。有人会乘机篡位!在呈递皇帝的陈情书中,虽未提僧格林沁的名字,但也有所暗示……。

陈情书中,有一位监察御史力劝皇上不必躲到关外。大意是,圣上何以面对社稷黎民百姓?何以面对先帝们及诸神牌位?焉能把传承祖宗基业如履轻弃?千秋万代,将如何评说?国运危难之时,从无君王择“木兰之举”先例,欲以避之……。

然而,在僧格林沁的再三恳求之下,咸丰皇帝还是最终选择了出走。9月21日晚间,皇上决定离京前往热河避暑山庄。次日凌晨,他痛心疾首,先去鸿慈永祜祭祖,向先帝牌位和保佑王朝的诸神牌位辞别;后接见了宫中五大亲王和大学士。而早朝时,皇帝以办和局不善解除载垣、穆荫之职,授恭亲王为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留守京师及圆明园,主持抚局,由桂良大学士协办。

随后,咸丰帝仓促离开圆明园,经长春园东大门直往热河;后妃皇子、要臣,以及太监等数百人,“一律扈跸”,另有两千禁旅步骑护驾。此次出行极为艰难,队伍庞大,勤务似无;因走得甚急,既不带御厨;也未备御帐。皇帝和所有随行者一样,七天七夜像逃难似的,一路经受着颠簸与困苦。在去承德路上,他平生第一次只能吃一般人那样的饭菜,如晚餐,仅有稀米粥,睡一般人那样没有褥子的床铺……。

美籍华裔史学家汪荣祖写道,如所预见的那样,咸丰皇帝突然北去,使北京城恐慌不安,几道城门随之关闭。全城百姓一派慌乱,富人穷人竟相逃离处于威胁中的城区,简直是乱作一团。

英法双方本来害怕出现中国皇帝北逃的情况,那样将使他们没有对手了,现在这竟成了事实。葛罗男爵担心地说:“在这个奇特的国家,什么也难以预料。要是在北京找不到议和的人,我们的处境将很困难”。

幸亏,恭亲王留在北京。不过,能留多久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