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的空前的苦难却也没有了补偿的希望,我们的前辈的滴血的心灵却无法寻求哪怕是象征性
的安慰,我们所取得的胜利除了赶走侵略者这一点之外,已经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充填了。
我们如果当初不放弃战争赔偿,那么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将会大大加快;人民的生活也将
比现在更美好、富足。而且,把所欠的债务予以讨回,既天经地义又能使作孽者的反省有了
一个更为容易进入的点。
如果我们不放弃战争赔偿,那么,今天在日本对华贷款一事上就变得简单多了。即使我
们不放弃也不迫索(但是要计算利息),日本还能动辄以冻结这笔贷款来要挟中国吗?他们
不可能从这样的角度考虑:对华贷款是具有某种补偿性质的——这一点双方都心知肚明——
如果把这个问题与要求中国放弃核试验等同起来考虑就是一种卑劣行径,是一种在国际政治
中最令人讨厌的行为。
尽管以上的一切都是假设,在我们放弃了那么多权利的时候,我们只能保留这种“假
设”的权利了。
2.日本总是把背朝向中国
自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之后。双方度过了一段回想起来非常温馨的时期。而
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出于对下个世纪两国也能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考虑,亲自倡议中日青
年加深交流,其高潮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三千日本青年来到中国与中国青年联欢。由此可见,
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的桎梏,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放眼世界未来和确
定中国的轨迹。三千青年来中国,其形式可能有点矫情,但决没有虚情假意。
当时,我尚在上海华东师大做老师。在日本青年即将到达上海之前,我们像迎接一个从
来没有过的重大节日那样,打扫校园,采拮鲜花,并且学习速成日语,以便见面时能用简单
的日语与人家交谈,使其不至拘谨、不适。学校的话剧团在赶排主题为日中友好的话剧,当
时我的学生宋强还在剧中扮演了一个曾在侵华战争中强奸中国妇女、但战后却一直致力中日
友好的日本老人。他演得特别投入,台下经常听到抑制不住的抽泣声。但从此以后当他走在
校园里时,所有女生部远远绕开他走,令其十分苦恼。操场上的草皮也被精心修剪,栏杆油
漆一新——因为将要在那里举行一个中日青年大联欢晚会……
一切都如过眼烟云!
一切的一切!现在想起来,我们当时付出的激情已经消解在冰冷的现实中。日本一次次
地把背朝向了中国。
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个对中国人民的人权进行过大规模蹂躏和剥夺的国家,有
什么资格来奢谈人权,来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众所周知,近年来,日本国内的不少政要总
是逮住时机就翻侵略亚洲的案。比如,教科书上的所谓“进入中国”,你们难道是坐民航客
机来的吗?比如,在一张图片上,一个日本土兵用刺刀挑起一个中国婴儿举向空中——从没
有听到日本国内有人发出这样的声音:“啊,真残忍,真羞耻啊。”听到的反而是:“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