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不过,我还得仔细看看。"客人满脸堆笑。
"没关系,买东西不仔细挑选是会上当的。您看看这桌子用的木料,它的品质并非上乘,贴面胶合很差,坦白说,我劝您还是别买这种桌子,您到其他家具店看看,那边的东西要好得多了。"刘蕊语重心长地说。
“好极了!”客人满口赞成。
顾客听完刘蕊的解释后十分开心,也出乎意料地表示他想要买下这张桌子,并且要马上取货。
顾客一走,刘蕊受到了主管的严厉训斥,并被告知她被“炒统鱼”了。
正当刘蕊办理辞退手续准备回家时,突然来了一群人,走进这家商店,争着、喊着要看多用桌,一下就买走几十张桌子,说他们是刚才那位买桌子的客人介绍来的。
就这样,店里成交了一笔很大的买卖。
这件事惊动了经理。结果,刘蕊不仅没有被辞退,还被提升为主管。
刘蕊靠这种虔诚的态度,在顾客面前实话实说,并没有浮夸自己的家具,最后赢得了商机,也赢得了自己的前途。
事实上,在买卖过程中,顾客对售货员怀有双重心理:一方面有戒心,怕售货员是王老二卖瓜,自卖自夸,甚至怕被欺骗;另一方面又有信任感,认为售货员懂商品,又懂行情。售货员应针对顾客的信任心理,以权威的身份说话。比如顾客经过一番挑选后,常会问:“请问,我是买红的好呢,还是买绿的好?”这时售货员就应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一种:“红的好。红的配您的肤色最适宜,再说很多人都买这种。‘这就坚定了顾客的信心,促成了买卖。
如果在买卖过程中,把顾客看做朋友,以朋友的身份来说话,就会增加顾客的可信度。所以,在同顾客说话时,要避免死板的面孔,回答问题也尽量避免否定式。如顾客问:“有中南海牌香烟吗?”“没有。”这种回答给人硬邦邦的感觉,一下子就拉大了彼此间的距离。如换种回答法,“对不起,现在没有了,只有其他牌子的,您看有适合您的吗?”这给人的感觉就好多了。
在买卖过程中,营销员和顾客不单是买卖关系,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营销员不单要向顾客提供商品,更要提供服务,不能让顾客“花钱买气受”。当营销员以服务员的身份说话时,应该注意敬语和委婉语的使用,营销员的一声“您好”“谢谢”“再见”常常能获得顾客的好感。
还有,要善于和顾客沟通感情,以促成买卖。对顾客的生理缺陷和忌讳都应用委婉语,不要直说。如不要说:“您太胖了,不能穿这件衣服。”另外,要善于接纳顾客的意见。顾客购物时,总是追求物美价廉,当两者不能统一时,就可能提出看法。这时营销员不要以辩论的口气去反驳,和顾客形成对峙,而应当先接纳顾客的意见,然后再舍一端,取另一端,加以说明。
营销商品不一定要有三寸不烂之舌,老老实实说真话,会使你的商品更具魅力,生意更兴隆。
直言行不通,何不绕个弯
厚黑学大师李宗吾认为,在说话办事过程中,不懂得委婉含蓄,有时本意虽然是好的,但是由于说得太突然太直接,而难以达到目的,误人误己。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消除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要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委婉的语言,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手段。
一辆电车上人很多,而这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于是女售票员对乘客说:“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的女同志让个座?"但没想到她连喊两次,无人响应。售票员站起来,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靠窗口处的几位青年乘客,提高嗓音:“抱小孩的女同志,请您往这里走,靠窗口坐的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可您得先过去。‘话音刚落,“呼啦”一声,几位小伙子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让座。这位女同志坐下之后,只顾喘气定神,忘记对让座的小伙子道谢,小青年面有冷色。售票员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她忙中偷闲,逗着小孩子说:“小朋友,叔叔给你让个座儿,你还不谢谢叔叔?”一语提醒了那位妇女,连忙拉着孩子说:“快谢谢叔叔。”那位小青年听到小孩道谢连声说:“不客气。”
试想,售票员请人让座时说“那么大小伙子一点也不自觉”;在劝那位女同志道谢时说“别人给你让座,你也不知道说个谢字”,后果会如何呢?生活中,要理解人们的合理需要,爱护人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儿里去。如果不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心理,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话一出口先挫伤他人的自尊心,必然会吃亏,甚至引起对方的不快而引发争吵。不要以为绕弯子、兜圈子浪费时间,很多时候,最短的路未必就是最快的路。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正在赶着上班,她的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中的表现关乎她能否升职,所以不能迟到。无奈她的时钟却在关键时刻坏掉,最糟糕的是还有20分钟会议便要开始了。
小职员唯有改乘出租车,希望能赶得及参加会议。
好不容易她才截到了一辆出租车,匆忙上车后,她便对司机说:
“司机先生,我赶时间,拜托你走最短的路!”
司机问道:“小姐,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
小职员好奇地问:“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吗?"
“当然不是,现在是繁忙时间,最短的路都会交通堵塞。你要是赶时间的话便得绕道走,虽然多走一点路,却是最快的方法。"
听了司机的话,小职员最后还是选择了走最快的路。途中她看见不远处有一条街道交通堵塞得水泄不通,司机解释说那条正是最短的路。
司机所言不差,多走一点路果然畅通无阻,虽然路程较远,却很快到达目的地。
小职员最终也赶上了会议,还升了职,当上了部门主任。
最短的路未必就是最快的路,像这种情况,绕个弯子,虽然多走了些弯路,但却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在湖南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巧姑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她公公张老汉以有一个这样的儿媳妇而感到自豪,张老汉在大门上“画"了几个大字——万事不求人。知府的官老爷看到这几个字后,认为张老汉没有把他当回事,一气之下就派人去抓了张老汉,为了故意为难他,还要张老汉必须在三天内做好三件事,其中一件事是要张老汉找一头公牛生的小牛犊。
三天过后,知府让张老汉出来见他,并让他把那只牛犊带来。
巧姑说:“禀告大人,我公公去生孩子了,没在家里。"
知府厉声喝道:“大胆!世上只有女人会生孩子,男人哪会生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