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哈佛大学给学生的忠告 > 第十二堂课 有时也需要一些冒险精神(第2页)

第十二堂课 有时也需要一些冒险精神(第2页)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还要有合理的风险观念:去冒值得冒的险,然后设法把风险降到最低。

要知道:冒险并不是赌博,因此它不是无价值的投入。因此,对于那些酷爱赌博,并以此为乐趣,把赌博称作冒险的人,要明白赌必输。因此赌博是不值得的冒险。

此外,虽然人需要有一些冒险精神,但绝对不可以冲动。其实,冒险精神与冲动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其实本质上是有巨大的差别的。财富绝对不会对懦弱的人微笑。同样地,对于有勇无谋的冲动行为也没有什么兴趣。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舍近求远,到别处去寻找自己身边就已经存在的东西。其实,机遇往往就在你的身边。也许,这个时候更适合考察一个人是不是有一点冒险精神。

这是一位船长的亲身经历:“那天晚上,我们碰到了不幸的‘中美洲’号,”一位船长讲述道,“天正渐渐地黑下来。海上风很大,海浪滔。我给那艘破旧的汽船发了个信号打招呼,问他们需不需要帮忙。‘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糕,’亨顿船长朝着我喊道。‘那你要不要把所有的乘客先转到我的船上来呢?’我大声地问他。‘现在不要紧,你明天早上再来帮我好不好?’他回答道。‘好吧,我尽力而为,试一试吧。可是你现在先把乘客转到我船上不更好吗?’我回答他。‘你还是明天早上再来帮我吧。’他依旧坚持道。我曾经试图向他靠近,但是,你知道,那时是在晚上,天又黑,浪又大,我怎么也无法固定自己的位置。后来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中美洲’号。就在他与我对话后的一个半小时,他的船连同船上那些鲜活的生命就永远地沉入了海底。船长和他的船员以及大部分的乘客在海洋的深处为自己找到了最安静的坟墓。”

本来那是一次挽救他们的绝佳机会,但是亨顿船长却没有在意,等到她变得遥不可及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它的重要价值,但是,那已经不属于他了,然而,在他面对死神的最后时刻,他那深深的自责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盲目乐观与优柔寡断使得多少乘客成为了牺牲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又有多少像亨顿船长这样的人,他们在欢乐的时刻盲目乐观,在噩运的面前又是那么的软弱无力,只有在经历过之后,他们才幡然悔悟,明白那句古老的格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而,这时已经迟了。

生活中有许多的人,认为自己贫穷,实际上他们有许多机会可以改变贫穷的现状,只是这些机会都需要他们在周围和种种潜力中,在比钻石更珍贵的能力中去发掘。据统计,在美国东部的大城市中,至少94%的人第一次挣大钱是在家中,或在离家不远处,而且是为了满足日常、普通的需求。对于那些看不到身边机会,一心以为只有远走他乡才能发迹的人,这无疑是当头一棒。不要等待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平凡的机会使之不平凡。

几乎每个美国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名叫摩根,由于工作原因,他被派往古巴采购海鲜货物。在返回的途中,货船在新奥尔良码头作了短暂的停留。因为闲来无事,摩根便在码头上闲逛了起来。

突然,一位陌生的人从他后面叫住了他,并问他是否有兴趣购买一船咖啡。一向对任何事都感兴趣的摩根,就跟他交谈起来。从谈话中得知,原来此人是巴西人,他是一艘货船的船长,正在为一个美国商人运送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而收货人却破产了,因此无法接收,他只好就地贱卖抛售。

摩根听了船长的介绍后,便看了咖啡样品,觉得咖啡的成色和品质都还不错,于是果断地决定全部买下。

要知道,对一位普通的职员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须要冒极大的风险。原因是:第一,摩根初出茅庐,还没有商业实践经验,万一判断失误怎么办?第二,摩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万一这批货卖不出去,后果不堪设想。第三,此事还未经过公司批准,万一上面怪罪下来怎么办?

但是,摩根凭着自己的直觉,还是果敢买下这批咖啡,然后用电报通知公司。他很快接到公司的回电:赶快退货。这样,摩根陷入进退两难之境。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没错,并没有畏惧退缩。于是,他决定向自己的父亲求援。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冒险家,对儿子的行为十分赞赏,当即决定投资。受到父亲的支持,摩根索性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把码头上其他几条船上的咖啡也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下来。

应该说,摩根的眼光还是很准的,没有不久,巴西咖啡因为受到寒潮侵袭而产量骤减,市场供应量猛然少了许多。物以稀为贵,咖啡的价格一下子涨了好几倍!

于是,可以说,摩根由此大赚特赚,他取得了第一笔巨额的风险收益。

此后,摩根便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大胆的的风险投资,并且几乎每次都是大获其利,并最终成为左右美国经济达半世纪之久的金融巨擘!

摩根的这种敢想敢干的作风,在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中被视为经典。从这个案例中,哈佛学子得到的教训是:当机会到来时,切不可优柔寡断,左顾右盼。一定要主动出击,奋力一搏。

哈佛人认为,“不愿冒险是最大的风险”。这是因为,在风险面前止步不前,你将失去所有的机会,成为必然的落伍者。害怕风险所导致的失败风险比奋勇一搏所带来的风险更高一倍。所以,一个人若想创出一番大事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不能只有幻想,只有等待,而必须奋斗、拼搏、冒险。只要你看准了,你认为它可以改变你的现状,可以使你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大胆地去干吧。冒险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哈佛人认为,常人的观点,常规的思维,大众化的行动,只能获得普通人拥有的财富;独到的见解,超常规的思维,与众不同的行动,是获得巨额财富的前提。

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不冒任何风险而轻易成功,但我们可以通过理智的思考,周密的策划和坚定的信念。

真正的成功者,无不具有冒险与拼搏的精神。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战斗。他们通常认为过于平静的死水看一会儿就会使人厌烦。大海之所以好看就在于它的汹涌澎湃,涛声怒吼,山水之所以好看就在于它的变化万千,山泉叮咚,一会儿急流,一会儿缓行,它们是那样的千姿百态,五彩缤纷,这正是它们令人神往的原因所在。同样,生命也因一次一次的冒险而日益精彩。

要敢于冒险

1990年,在温布尔登举行的网球锦标赛女子组半决赛中,16岁的前南斯拉夫选手塞莱丝与美国女选手津娜·加里森对垒。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塞莱丝的最大对手并非加里森,而是她自己。赛后,塞莱丝垂头丧气地说:“这场比赛中双方的实力太接近了,因此,我总是力求稳扎稳打,只敢打安全球,而不敢轻易向对方进攻,甚至在加里森第二次发球时,我还是不敢扣球求胜。”

而加里林却恰恰相反,她并不只打安全球。“我暗下决心,鼓励自己要敢于险中求胜,决不能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津娜·加里森赛后谈道,“Bp使失了球,我至少也知道自己是尽了力的。”结果,加里森在比赛中先是领先,继而胜了第一局,后来又胜了一局,最终赢得全场比赛。

当遇到严峻形势时,人们习惯的做法是小心谨慎,保全自己。而结果呢?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缩小自己的损失上。正像塞莱丝的经历一样,这种人的结果大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一件事,因为存在一定的风险,甲经过细算,认为有60%的把握,便抢占时机,先下手为强,因而取胜。乙在谋划时过于保守,认为必须有90%甚至100%的把握才下手,结果坐失良机。

任何领域的领袖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人物,正是由于他们勇于面对风险。美国传奇式人物、拳击教练达马托曾经一语道破:“英雄和懦夫都会恐惧,但英雄和懦夫对恐惧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我们大家都遇见过一些所谓饱经风霜的老前辈,他们似乎什么世面都见过,因此总对我们讲一些不可做这不可做那的理由。我们刚产生了好主意,一句话还没说完,他就像消防队员灭火般地向你泼冷水。这种人总能记起过去某时曾有某个人也产生过类似想法,结果惨遭失败,他们总是极力劝你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以免自寻烦恼。

美国一家大印刷公司的经理曾回忆起他与自己公司一位会计员的一次谈话,这位会计员的理想是要成为他公司的审计长,或者创办她自己的公司。虽然她连中学都没毕业,但她却毫不畏惧。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公司经理提醒她:“你的会计能力不错,这一点我承认,但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受教育程度,把目标定得更加切合实际些。”经理的话使她大为恼火,于是,她毅然辞职追寻自己的理想去了。后来她成立了一个会计服务社,专门为那些小公司和新移民提供服务。现在,她在加州的会计服务社已发展到了五个办事处。其实,我们谁也不知道别人的能力限度到底有多大,尤其是在他们怀有激情和理想,并且能够在困难和障碍面前不屈不挠时,他们的能力限度就更难预测了。

无论做任何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总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我们的理想。这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列举出千条理由,来说明我们的理想不可能实现。我们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时,当面临某一新情况时,人们往往会回忆过去的失败,从花太多的时间往坏处想。有一位女律师不久就要出席法庭辩护。这是她当律师后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因此,她感到特别的紧张不安。她不知该给陪审团留下个什么印象才好,她总是想:“我不要被人看做无经验,太年轻,或是太幼稚,我不要他们怀疑到我这是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我不要……”这位女律师掉进了“不要”的陷阱里。“不要”是一种消极的目标,“不要”会使我们不想怎样却偏会怎样,因为我们的大脑里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图像,并对其作出反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现实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举例来说,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在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会浮现出“球掉进水里”的情景,所以,我们也不难猜出球会落在何处。

因此,在遇到令我们紧张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希望发生的事情上。那位女律师,她希望以后的岁月出现些什么情况,她就这样想:“我希望被人认为业务精通,充满自信。”她认为,满怀信心地在法庭上走动,口中使用着充满说服力的语言,用眼睛同证人和陪审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说话时声音清晰洪亮,使整个法庭上的人都能听清楚。这时的她已与从前判若两人。她还想像了精彩的结案辩词及己方胜诉的情景。经过几星期这种积极的图像设想演练之后,这位年轻的女律师的第一次出庭辩护非常成功。

但是,无论我们准备得多么充分,有一件事总是难免的:当我们从事某项新事务时,失误便会伴随而来。无论是作家、销售人员、还是运动员,只要我们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就难免出现失误的风险。

吉姆·伯克晋升为美国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供儿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产品的试制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总裁问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而如果你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数年之后,伯克本人成了翰森公司的总经理,他仍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勇于冒险求胜,我们就能比我们想像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我们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我们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我们,也会不断地使我们恢复活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