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随缘”,我们不妨理解为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道家的名词,但它与佛家精神相通。如何随缘?我们不妨看一个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小和尚向师父建议说:“快撒点草子吧!这样好难看啊!”
师父说:“随时!”
到了秋天,师父买了一包草子,叫小和尚去播种。一阵秋风起,草子被吹跑了不少。小和尚急忙把这事报告师父。师父告诉他:“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又说,“随性!”
撒完种子后,几只小鸟来啄食。小和尚急得跳脚。
师父告诉他:“种子多,吃不完!”然后一笑说,“随遇!”
半夜下起暴雨,小和尚担心草子被冲走,急忙报告师父。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春天来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长出嫩黄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一笑:“随喜!”
这个故事,表达了随缘的全部含义:一切结果因时机、努力、品性、机运、环境等而成,当乐此结果,而不必强求结果。
有的人将随缘理解为什么也不干,被动地看着事情发生。这是错误的。随缘只是看淡结果,而不是放弃个人努力。所谓种因而得果,你必须播种才行。种下大豆而望西瓜,不是随缘。什么也不种而望收成,更不是随缘。所谓随缘,有三大要点:
(1)不要为过去哭泣
无论过去的结果多么糟糕,也只是一个因果循环的过程,而不是人生全部,用不着看得太重。好比种庄稼,或因懒惰,或因天灾,或因人祸,收成不好。眼前最要紧的事是度过饥荒,然后安排来年的生产,用不着为过去烦恼痛苦
(2)做该做的事
一个人有能力做好很多件事,但只有精力做极少一些事。那么,理当集中精力做好眼前能做又最要紧的事,暂时舍弃其余。既不要懈怠,也不要为没有做好每件事而焦急难受。
(3)勿急功近利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其因,或者说,都需要充足的条件。条件不足,就只能创造条件。这需要时间,急不得。好比走路,有一百米就得走一百米,少一米都不行,哪能指望一步即达?有一个发生在日本的故事:柳生又寿郎拜剑道大家宫本武藏为师。行完拜师礼,柳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以我的根基,何时能练成一流剑客?”
宫本想了想,郑重地说:“大概要十年。”
“啊!十年,太久了!”急于成名的柳生失望地说,“师父,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如果我加倍努力地苦练呢?”
“那么,需要二十年。”
柳生大惑不解,继续追问:“假如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刻不停地用功呢?”
“那么,你三十年也不会成功。”
宫本越发不解,又问:“为什么越努力反而成功越缓慢呢?请您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
宫本说:“如果你的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成功’二字,哪里还能看清自己呢?所谓一流剑客,要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惊得满头大汗,恍然大悟。后来,他以平常心努力练剑,终成绝顶剑客。
世事常常如此,欲速则不达。例如,要成为一流人物,不仅能力要上去,心态、境界、人脉、美誉度等都要与之俱进。这都是无法速成的。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该做的事,不求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利自来,又何必苦心以求呢?
【一日一悟】
分别心造成了我们的混乱。
解脱
一个外出化缘的名叫三元的和尚,在回来的路上被蒙面人绑架,双手被死死地捆在身后,双脚也被绑得牢牢的,站都无法站起来。再后来,眼也被蒙上了,嘴也被堵住了,关进一间墙壁湿漉漉的屋子里。他往后一靠,感到自己被扔在了一个墙角处,他气愤、恐怖、又万分无奈,甚至感到一种阴森森的死亡的气息。
可是,就在他挣扎了一阵,终于筋疲力尽、彻底绝望时,他听到身边不远处也有挣扎、喘气的声音。于是,他在地上坐着,一点点地艰难地朝那个有声音的方向挪动。当他终于接触到另一个同样被绑架的人时,他感到了一种求生的希望。他凭感觉马上挪动得与那人背靠背,然后开始用自己尚能活动的手指寻找那个人手腕上的绳头。经过一番努力,他真的解开了那人手腕上的绳子。那人的双手解脱之后,马上扯掉了他俩的蒙眼条,接着又把三元的双手解开。二人接着解开了各自的双脚。更令二人惊喜和感慨的是,他们二人是同一座寺院里的和尚。二人配合默契地打开了房间的后窗,并先后从后窗里爬出去,获得了自由身,跑回了寺院,双双得救了。
当二人惊魂未定地去向老方丈述说他们的遭遇时,老方丈微笑着,又不无神秘地说:“你们二人在危难之际悟出找到了解脱的途径,祝贺你们俩……明天,就由你们二人去帮助另外两个师弟开悟吧。”说着,方丈把两个头套和四根绳子交给他们二人。
无论是心底的烦闷、痛苦和困惑,还是手脚的束缚和羁绊,有时候,你只要无私地帮助别人解脱出来,自己也就相应地得以解脱了。
危难之际,三元和尚是靠帮助别人解脱来解脱自己的。而我们人类本身就是社会性很强的群体,人与人之间只有互助合作才能共同生存和发展,单个的人是无法立足的,帮助别人本来就是我们的生存法则。那些极端自私的人会逐渐被他人和社会所抛弃。而无论多自私的人,他与自己的亲友之间也还是会无私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