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牵引成长,过程充盈人生。缺少目标的行动是徒劳的;机会从来不属于没有准备的人;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放眼世界,遍地机会,只要努力,总有收获。
高贵的生活是目标创造的
一个人没有人生目标,没有了追求成长与成功的动向与努力,机会又怎么会光顾他呢?
人生的结局最终是死亡,人生的意义在于死亡的过程,如果忽略那些死亡的花絮,人生就空空如也。也许人生的轨道不易改变,但过程的感受与所选择的“交通工具”却可以改变。人不同于一般动物之处就在于人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因此人就不能像动物一样浑浑噩噩生活,人的行动必须有目标,而高贵的生活是目标创造的。“伟人便是那些领悟出思想能统治世界的人。”“心智所在之处,它本身便能化天堂为地狱,化地狱为天堂。”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日子过得没有激情,不过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发光阴,除了一天老似一天,一天消沉一天外,别的什么也看不到,生活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其实造成这种心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高远的人生目标!你为什么没有想象中成功,就是因为你没有立下成为远大的目标。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确定只走1公里路的目标,在完成0。8公里时,便会有可能感觉到累而松懈下来,因为想着反正快到目标了,无所谓快慢了。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要走十公里路程,那么在出发之前,你就会做好思想准备和其他准备,调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这样走七八公里后,才可能会稍微放松一点。由此可见,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才能让人生之路走得更长更远。
您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走向社会。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其实,他们之间成功与否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还有这样一则关于目标的故事。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在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啊!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故事简单易懂,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取得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
事实上,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有了目标自然就会有机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时,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一生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
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不可能抓住任何机会。所以应该铭记,我们要过优美、高贵的生活,就要首先为自己制定下远大的目标。
藏而不露,看准时机蓄势而发
事物总在不断变化,所谓“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因此,不要害怕等待,等待中间有机会。
做事切不可幻想立竿见影,马到成功。有时必须学会等待,当然,这等待不是消极无为,听天由命,而是积极准备,蓄势待发,放长线钓大鱼。伺机而动,才能把事物给层层剖析清楚之后再步步为营,稳操胜券。
很多人却错误的认为,等待是可耻的,是无能的表现,是消极的行为,事情发生总应该有所行动。然而“性躁心急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同集”,抑制不良的欲望,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赶走狂妄的情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问问你自己是否保持了清醒与理智。理性是我们战斗的武器,而稳定的情绪与平静的心境又是成功的助跑器。
唐代武则天时,湖州别驾苏无名以善于侦破疑难案件而闻名朝野。一次,他到神都洛阳,恰巧碰到武则天的爱女太平公主的一批宝物被盗,武则天诏令破案。
原来,一次武则天赏赐给太平公主各种珍贵宝器共两盒,价值黄金千两。太平公王收到母亲这批赐物,即带回家中密藏了起来。但是,一年之后宝物不翼而飞。这是圣上御赐的宝物,太平公主不敢隐瞒,立即告诉了武则天。
武则天知道后,认为有损她的脸面,恼羞成怒,立即召来洛州长史,诏令他两日内破案,如限期之内不能缉盗归案,则以渎职、欺君问罪。
洛州长史恐惧万分,急忙召来州属两县主持治安和缉盗的官员,向他们投下制签,下令两日之内破案,否则处以死罪。两县的缉盗官员们无力破获这样的大案,只是依照长史的做法,召来一班吏卒,严令他们在一日之内破案,否则也是处以死罪。一件疑难大案的侦破任务,便如此一层一层地推了下来。
无法再往下推的吏卒们手中拿着上司的死命令,一时慌了手脚,只得来到神都大街上碰运气。恰好,他们碰上了晋京的苏无名,于是便一拥而上将这桩“御案”告诉了他。苏无名听完后,吩咐他们如此如此,便同他们一块来到衙门。一进衙门,这班吏卒向着主管缉盗的官员高呼:“捉住盗贼了!”他们的话音还未落地,苏无名已应声进了厅堂。缉盗官一问,眼前来的乃是湖州别驾苏无名,使转身怒斥吏卒们:“胆大妄为之徒,怎能如此侮辱别驾大人!”
苏无名一见缉盗官训斥下属,便朗声大笑道:“不要怪罪他们。他们请我来此为的是侦破公主万金被盗的御批大案!”缉盗官一听苏无名是为破案而来,惊喜万分,便急忙向苏无名请教破案的妙策。苏无名不动声色,只是说:“你我立即去见洛州府长史。见了长史,你只需告诉他,御案由我湖州别驾苏无名来主持侦破即可。”缉盗官依了苏无名的主意,带他前往洛州府。
缉盗官和苏无名二人双双来到洛州府。长史一听破案有了指望,立即行礼迎接苏无名,感激涕零地拉着苏无名的手说道:“今日得遇明公,是苍天有眼,赐我一条生路啊!”说完,洛州府长史摒退左右,向苏无名征询破案的妙策。苏无名依然是不急不忙地说:“请府君带我求见圣上。在圣上玉旨之下,我苏无名自有话说!”洛州府长史急于破案交差,立即上疏朝廷荐举苏无名破案。
苏无名心中已有了破案之策,于是他不急不躁,以查出贼踪,故而他见了缉盗官,又要见长史,见了长史又要进见圣上,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有目的的。
武则天看过洛州府长史的上疏后,决定立即召见湖州别驾苏无名。
在神都洛阳的宫殿上,苏无名见到了武周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劈头一句便问:“你果真能为朕捉到盗宝的贼人吗?”苏无名答道:“臣能破案!如果圣上委臣破案,请依臣三事:一、在时间上不能限制;二、请圣上慈悲为怀,宽谅两县的官员;三、请圣上将两县的吏卒交臣差使。如依得臣下所请三事,臣下将在两个月内,擒获此案盗贼,交付陛下。”
武则天听完之后,看了看苏无名,便点头应允了他的条件。谁知苏无名奉旨接办御案之后,没有动静,一晃就是一个多月的光景过去了。一年一度的寒食节来临了。终于这天,苏无名召集两县大小吏卒会于一堂,准备破案。他吩咐,所有破案人员全部改装为寻常百姓,分头前往洛州的东、北二门附近巡游侦查。无论哪一组,凡是遇见胡人身穿孝服,出门往北邙山哭丧的队伍,必须立即派员跟踪盯上,不得打草惊蛇,只须派人回衙报告即可。
这边苏无名刚刚坐定,就见一个吏卒喜滋滋地赶了回来。他告诉苏无名,已经侦得一伙胡人,其情形正如苏无名所说,此刻己在北邙山,请苏无名赶去定夺。苏无名听后,立即下令衙役备马,与来人赶往北邙山坟场。到达之后,苏无名询问盯梢的吏卒:“胡人进了坟场之后表现如何?”吏卒回报说:“一切如别驾大人所料,这伙胡人身着孝服,来到一座新坟前奠祭,但他们的哭声没有哀恸之情,烧些纸钱之后,即环绕着新坟察看,看后似乎在相互对视而笑。”苏无名听到这里,大喜击掌,说道:“窃贼已破!”立即下令拘捕那批致哀的胡人,同时打开新坟,揭棺验看。吏卒奉命逮捕了胡人,但对开棺之令不免犹豫不前。苏无名见状,笑道:“诸位不必疑虑,开棺取赃,破案必在此举!”于是,吏卒们动手掘坟开棺。随着棺盖缓缓开启,棺内尽是璀璨夺目的珠宝。检点对勘之后,证实这些正是太平公主所失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