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嫔一听,慌忙解释道:&ldo;这……这不是我宫中的东西,那桌子是今早内务府刚送来的。&rdo;她又摸着那绢帕有些粘手,便又道,&ldo;这必是有人栽赃,粘到上面的,这不是我做的。至于那刀,哪个宫里没有,吃瓜果自然会用到的。&rdo;
太后讥笑道:&ldo;宜嫔,你竟说哪个宫里没有刀?&rdo;
宜嫔一听,顿时傻了眼。原来宫里是不许有刀的,尤其是寝殿,毕竟是随时要接驾的,如此利器怎可在明面上出现。若是出现,也是在小厨房御膳房等地。只是,刚不久御膳房送来烤羊肉,还配了把刀,说是如今正值秋季,羊肉能滋阴补肾,这烤羊肉又是上品,故是特意送来孝敬宜嫔娘娘的的。宜嫔听后,觉得这事御膳房会办事,且那羊肉也确是好吃,便为此还嘉奖了那御膳房的,送了些银子给御膳房的总管。可不想,这竟为自己招来了祸。
想到这,宜嫔急忙解释道:&ldo;这……这刀是御膳房送来的,是和羊肉一起送来的,只说我是满人,如……如太后族人一般,喜欢用刀切肉吃。&rdo;宜嫔这话说的越发心虚,到最后声如蚊虫。
太后却一点也不愿意相信她说的话,只道:&ldo;宜嫔,这近日先是佟贵妃一反常态,闭门不出;又是哀家腹泻不止;再后来便是安嫔和敬嫔疯言疯语。对了,还有章氏,那便不用说了,她更是个屡次遭祸的。如此看来,这都和你脱不了干系啊!&rdo;
宜嫔立时跪下,扬声喊冤道:&ldo;太后,臣妾冤枉啊,臣妾并没有加害人,太后明鉴啊!!&rdo;
太后见此,只轻蔑一笑,眸光却透着阴鸷……
(本章完)
第142章太后3
宜嫔百口莫辩,不想今日竟也掉进了旁人挖的坑里。她满脸委屈开口道:&ldo;太后,臣妾真的是冤枉的,你就是给臣妾一百个胆子,臣妾也不敢做此等事情。何况臣妾知道这是皇上最厌恶的事情,臣妾这不是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么!而且,那炕桌确是内务府今早刚送来的,那刀也是御膳房擅自送来烤羊肉时一并送来的,若不是那刀柄是罕见的碧色,臣妾最喜欢碧色,也断不会将其留下,可见……可见这定是有人陷害臣妾啊!当真是心思缜密,居心歹毒啊!&rdo;
阿木尔虽知道这当中或许有蹊跷,但她也明白,太后对宜嫔的杀心可不是一日两日了。主子的心意要紧,如此,她便开口道:&ldo;我说宜嫔娘娘,今日是在你宫里搜到了这些东西,是人赃并获,您若是有话还是对慎刑司的嬷嬷说吧。&rdo;
宜嫔一听,见太后这是要将自己往死里整,便收聚其求饶,脸色一副不好惹的样子,道:&ldo;太后,臣妾是皇上的妃子,纵然做错了事情,上有皇后呢,她毕竟才是这后宫的主人,是主理后宫之事的。且皇上仁孝,一向不愿太后伸手后宫,太后如今连皇上的心意都不顾全了么?竟还要将臣妾拉去慎刑司么?&rdo;
太后听此,更是胸口中一团火被浇上了油。只见她甩开阿木尔的搀扶上前,凶恶道:&ldo;哀家是皇上的嫡母,如今哀家亲自率人在你宫中搜到了脏东西,哀家自然可以处置了你!&rdo;
宜嫔愤愤还嘴道:&ldo;太后,你这是公报私仇!&rdo;
太后冷笑:&ldo;哀家就是公报私仇又怎样!你这个女人,成日里不知道天高地厚,竟还敢公然和哀家这个太后作对,哀家倒是要看看,今日哀家就将你正法了,看皇上回来会不会用哀家的命来抵你的命?&rdo;
宜嫔知道,若是自己真的被错杀了,明日的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皇上也不会因此而杀了他的嫡母。故这般听后,心里惊颤不已,心想为何皇后娘娘还未赶到?
太后瞧着宜嫔终六神无主,说不出话来,便甚是得意。只见她悠然道:&ldo;去,阿木尔,看她的寝殿是否有什么白绫,没有白绫有其它的什么也好,只要能将其吊死,就好。&rdo;
宜嫔一听,心颤不止,可见求饶也没有用,便索性手扶着紫萝站了起来,脸上似有胜算的样子,硬挤出笑泪着说:&ldo;太后这是对臣妾有杀心啊!不过,太后,臣妾可是皇妃,一宫主位,太后怎可说杀我便杀我!纵然你不将皇后娘娘放在眼里,可慈宁宫还有太皇太后呢,若是太皇太后知道,绝不会允许你这般胡作非为的!&rdo;
太后上前逼势道:&ldo;太皇太后早已不理后宫的事情,不过就算太皇太后在这,哀家有理有据,如何不能将你就地正法?别忘了,哀家是太后,是皇上的嫡母,哀家想你什么时候死,就什么时候死!博尔济吉特氏的事情你别以为就那么过去了,还有你将红花放到哀家宫中的事情,桩桩件件,你还真是胆大包天,竟然还敢算计起哀家来了……哀家若能容你,岂不是哀家太过好欺负了。&rdo;
宜嫔知道太后如今是断不会放过自己了,且皇后迟迟没有来,如此她便心一横,想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故,她突然扬面大笑,这笑声中充满了讥讽之意。
太后威怒中带着惊慌道:&ldo;你笑什么?&rdo;
宜嫔久笑后,突止住笑声,眼睛带着阴狠道:&ldo;臣妾笑,太后是谁,辣手无情,自然想谁死,就谁死!!&rdo;
太后听出这话有其他意思,便想到自己双手上沾染的鲜血,为此心虚不已。宜嫔瞧出太后的心虚,阴笑地走上前,身子紧贴着太后,低声道:&ldo;太后自然不是好欺负的,太后若是好欺负的,怎会死的是那董鄂氏,囚禁的是静太妃,而唯独太后独享尊贵?&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