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百度百科 > 第1692章(第1页)

第1692章(第1页)

而李素对于方城垭口挖运河的难度的认知,之所以这么详细,说来也是幸运。

因为这些信息,完全来源于他后世看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相关详细新闻报道。

这事儿,李素得感谢后世写这方面的官媒记者,因为他们要歌功颂德,强调“这个工程有多么不容易,完成了这个工程的政府和国家是多么的伟大”。

所以那些后世记者,找了很多历史上失败的例子,事无巨细地拿来陪衬反衬,打脸古代封建王朝。

其中找的最失败的反面教材,就是历史上宋朝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赵光义),也曾经试图在方城垭口这个位置修过运河,然后因为哪些哪些技术困难,最后夭折了。后来宋太宗之后接下去两位皇帝还想继续干,最后也都遇到更多新困难不得不放弃。

而这些技术难点,在到了当代之后,在伟大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又是如何克服的。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又是古人的见识不足,看不透这个工程到底还要投多少钱才能搞定,所以恐惧了,退缩了,是毅力和决心的问题。

李素前世把这些地缘政治和历史地理报道都看了,仔细分析了,所以他比宋朝人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知道前面还有多少坑,花多少钱最终是可以搞定的。而不至于像一个看不到出路的人那样绝望。

历史上,宋朝后来放弃方城垭口运河,一方面固然是确实还要花比初期投入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

不知道一个事情最终客观上能不能做成,是导致投入决心动摇的最大因素。就好比第一个研究原子弹的国家,不知道原子弹这玩意儿到底搞不搞得出来,就会走弯路,动摇。而第二个搞原子弹的国家,决心就大得多了,因为他坚定相信这玩意儿肯定是可以搞出来的。

那种感觉,有点像是《笑傲江湖》上描写的、中计被困在华山思过崖机关密洞里的魔教长老,明明拿着两柄利斧疯狂砍山岩试图破路而出。却因为不知道离出口还有多远,砍着砍着力竭放弃了,最后死在思过崖山洞里。

而令狐冲却因为运气好,最后对着岩壁被砍得即将砍开的位置砸了几拳,就把缺口砸开,找到了魔教破解武功和五岳剑派失传剑法。

李素和宋朝那些工程统筹人员相比,最大的优势还不仅仅是施工效率上的,而是他开了透视,他知道总工程量的进度条,也知道后续几个还没暴露的难点的解决方案,心中有希望。

这次来,他就是来解决后面这些问题的,不管是刚刚暴露出来的,还是暂时没来得及暴露出来的。

第807章息壤降世:李司空强要逆天而行,遭天谴啦!

李素抵达博望县之前一天,最近几个月刚刚调到李素身边承担护卫工作的陈到,正提前带了数百骑,沿着宛城到博望县的大道策马疾驰。

他这是在执行护卫任务,提前为李素的行程开道,肃清可能出现的沿途匪类,并且通知当地做好接待工作、具体什么时候迎接。

领导出行都有人打前站,这是很正常的。

李素还没亲民到搞突袭拜访的程度,他的私生活还是比较奢靡的。每到一地定要好吃好喝好住,这样他的脑子才有更好的办公效率,这也是为了国家大业。

这方面没什么好装的。

眼看博望县就在前面,陈到心中也早已是思绪万千:

“司空这次南下视察,诸事顺遂,到博望应该也是随便看看,走个过场而已。让我打前站肃清道路、安排接待,不过是司空体恤下情。

实际上就是想给我提前放天假,跟故旧袍泽叙叙旧。四个多月没见了,也不知道元俭和德艳他们情况如何。

记得去年我被调走前夕,便是司空遥降指示,攻克了斜井爆破施工的难点,如今挖掘山石的进度肯定快了很多。元俭他们带的部队,肯定超额完工,这次该准备受赏了吧。”

陈到是去年腊月、李素到雒阳之后,重新整编身边的护卫部队,跟高顺要人要走的。所以陈到离开之前,也是在高顺麾下训练南阳的新军,同时要监督俘虏施工。

所以,他跟廖化、宗预这些人是同僚,在高顺手下做着一样的工作。

尤其宗预是陈到的老下属,廖化则是襄阳军出身,跟着刘表的部队一起接受的改编。如今廖化已经做到都尉,而宗预太年少原先级别太低,至今只是个军司马。

但他们其实都已经算升得快了,毕竟没什么过硬的战功,全靠新军扩编负责练兵、客串一下监工的角色,积攒些事务性的功劳。

须臾之间,陈到到了城下,喊开县城城门,直入城中衙署。跟县令、以及驻扎在博望的工部、工曹官员交割过之后,陈到得了空闲,就直奔军营,找廖化宗预私下了解些近况。

一见之后,陈到才颇觉意外,因为廖化宗预都很颓废的样子,他这才想起刚才跟工部和工曹属官交接时,他们也是垂头丧气的样子。

至于工部尚书国渊,倒是不在城里,他亲自在一线工地上吃住、亲自监督调整施工方案,所以陈到暂时没见到。

“元俭,德艳,怎么回事?去年底我走的时候,司空不是指点了国尚书新的施工方案了么,按说你们应该进展顺利才是。是爆破效果不好,还是黑火药供不上了?还是说有意外,爆破炸死民夫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