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这一世虽然跟诸葛亮没有师门的交情了,但两人毕竟交情也还不错。而且庞统观察敏锐,去年年底就注意到了诸葛亮在昆阳之战时暴露的不少守城方的精妙战法,所以向他请教“如何克制这些新出现的克制之道”。
诸葛亮怕泄密没多说,但也提点了一些,庞统很快就自己领悟到了。
这一次,庞统用来克制“守城的袁熙也造杠杆式投石机对轰”这种打法,用到的技术便是一种叫做“z型壕”的攻城壕辅助措施。
说白了,就是一种以六十度到一百二十度夹角、从城头投石车、重弩射程范围外,曲折往城下五十步挖掘的壕沟。
这种壕沟土工作业,其实也已经近似于近代的堑壕作业了,跟诸葛亮在昆阳之战时发明的单向羊马壕,算是一体两面的两种用法,一个给守城用一个给攻城用。
当然了,既然只是一种壕沟,而非什么地道作业,这玩意儿也不可能挖塌城墙,更不可能直接偷袭渗透进城内,而是明着来的,作用也弱得多。
z型壕的最大价值,就是给攻城一方的弓弩手,提供安全的输出环境,可以在不被城头火力射中的安全位置,好整以暇地对着城头抛射箭雨。
原先,在守军没有动用杠杆式投石机砸碎石雨的时候,进攻方的弓弩手要确保自己安全,主要是扛着一些巨大、重型的藤牌到城下,挡在身前遮挡守方箭雨。
或者是用木板构建阵屋、护墙一类的掩体,要求高的还能在阵屋护墙前面连夜埋上夯土,这样躲在厚木板和土堆后面放箭,绝对万无一失。
但是,守城方用投石车对着城下洗地之后,这种简易工事就完全失效了。
因为巨型藤牌也好,木板护墙也好,被投石车砸中就直接四分五裂,爆裂开来的碎片还有可能化作弹片,把掩藏其后的攻城方弓弩手砸死。
攻城方原有的临时掩体工事,在投石机下瞬间就成了废物。
张飞这次来攻蓟县时,一开始也遭到了这个麻烦,跟城头互射时很吃亏,每每被投石机阵压制——
这还真不是刘晔给袁熙献的策,但袁熙身边有那么多人跟刘晔有过结交,总能学到点鸡毛蒜皮的见识,在血战中被实战压力逼出新见解,也不足为奇。
人才都是在实战中进步的嘛。
好在庞统立刻拿出了前述的策略再来反制,虽然多花了点时间,足足用二十几天完成了蓟城各个攻击方向上的主要交通壕,但事成之后确实效果拔群。
投石机可以砸平滕盾、木板护墙,但总不能砸塌壕沟吧?而且交通壕是z字形曲折向前的,任何一段都不会跟城墙上的守军打击方向平行或者垂直。
守城投石机丢的石头,也就几乎不可能直接落入壕沟,只能是从“线打击”被进一步压缩到“点打击”,命中率大大降低。
除了沟通前后方的交通壕之外,壕沟在延伸到城墙下一百步乃至五十步远的地方,还有分别两层横向壕沟,也都是带点曲折不是完全直的,防的就是城头的交叉火力攒射。
如此一来,攻城方和守城方的弓弩对射效率,几乎被拉平,防守方居高临下的优势,也不再明显(只在近战肉搏登城时、还有丢木头石头灰瓶金汁时依然明显,远程对轰时不明显)
看到攻城方拿出了那么多花里胡哨还偏偏有用、原先又没见过的招数,守城军只能是徒呼奈何。
袁熙绝望之余,唯一能做的只有诅咒:
诅咒刘备军既然那么不要脸、老是靠更新军事科学和技战术来赢得优势,那么等他们的这一招被敌人学走之后,他们的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科技进步永远是双刃剑!你进步了别人也能抄!除非你一直更新迭代下去!
然而,毫无疑问,袁熙的这个诅咒必然是要落空的。
因为刘备阵营根本不怕这轮攻守城技术优势的再反转,会反噬到刘备军身上。
首先,刘备军不觉得未来他们还需要在统一战争中打什么守城战了。对关东地区的六大险要之地包围圈,彻底拉拢了。将来只有曹操被动挨打的份儿,刘备还用担心挨打?
最后,庞统今天暴露的这一招,其实也有很大的使用局限性,那就是任何需要巨大挖沟土工作业的攻守城方式,其实都高度依赖于“土地易挖掘、地下水也不丰富”这一地质条件。
换言之,只有适合“穴地攻城”的地理环境,才适合搭配这一招。
众所周知原本袁绍军是最擅长穴地攻城的,公孙瓒的易京楼都是死在穴地攻城上,这就是因为华北平原的松软干燥与该战术高度契合。
未来,用这种曲折壕沟掩护远程兵种输出的攻城法,也只有在冀州、豫州北部、兖州西部等大约两个州的范围内适用。
而这些地区都是曹操要防守刘备要进攻的,刘备还担心什么“攻城技术泄密”?
所以,在刘备阵营如此肆无忌惮的技术储备倾泻下,攻守城战这种最有技术含量的场合,显然愈发成为了刘备方扩大优势的关键节点。
袁熙的部队每天都有数百上千人的正规军战死,在远程火力对轰对射过程中,根本占不到便宜。
甚至因为张飞派出的弓弩手普遍有头盔和胸甲,加上袁熙军有经验弓弩手大量损失,越打到后来,张飞的优势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