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诸玉在傍全文阅读 > 第118部分(第1页)

第118部分(第1页)

今日本是县衙的众位年节前的最后一次聚首,除了赶着点回乡接家小的刑名厉师爷外,几位都已是坐定祥云楼的新设雅间之内咯!

要知道,初时厉明辉之所以会答应了,来与人为幕也多半是,看在身为烨州知府大人面上。原想着若是能在这位新任知县处,积累些为官之道也是好的。更何况今年又不曾得中,就此返回家去也是囊中羞涩,所以才下定了决心先做上一年也罢。

哪里曾料到,这快一年经历下来,却全然不是那般。整个将其原本的初衷打乱干净,这县衙的师爷自己也是越做越有滋味,更是早在便道修筑之初,已是打定了主意待到年底之时,便回乡里接来家人好好帮手东翁,将这郦县彻底改换了面貌才是!

于是乎,便在刚过了十一月上旬之际,厉师爷就搭了沈记车马行的大车,赶在年节之前往家中方向而去。只等来年开春时,能带着家人一并在郦县安顿下来。

而知县大人听完此事后,也将原本要在来年入秋之前,修缮衙门各处宅院的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不等这厉师爷行出二日去,主辅三位就已是定下了,开年春耕完毕后,就要大举整修衙门两旁的几处专供在职官员居住的宅院了。

今日这筵席期间,自然也是不可避免提及了此项来。

举杯饮下一盅,皇甫靖也不免摇头苦笑道:“自本朝初始起,就有‘官不修衙’一说,本县虽是首次为官,也是曾有耳闻。可如今咱们这县衙实在是不堪居住了,而且还刚动用了库银重修了城墙,已实属无奈。”

“大人讲到了实处,其实也并非是本朝才开始有这么一说的,原先朝之时便已有这般的说道。只是年月太过久远,也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咯!要说起来,只怕再无旁处的县衙能与咱们这,先前空置了近三年之久的内衙相比了。”牛县丞忙是一派老学究般的模样,轻念长须垂目回忆书中所载之说来。

“这一来是官府所在,大多有朝廷的规制需得谨慎遵循,来不得半点偏差。二来嘛,无论是咱们这等的穷乡僻壤也好,还是州府之地的府衙也罢,一但拨款修缮就得上报户部,若是得不到合准批复,到时候这期间的花费,就只得由主官自掏腰包咯。这般一来,还有哪个甘愿冒此等的大风险,轻易修缮加固?”

一旁的张主簿,更是不住点头,附和道:“还有往上头各级衙门报送时,定是要靠银子打点一二,若是不曾好生打通关卡怕是还未至户部,就已是石沉大海再不复见咯!”

“所以此番修缮,才只敢将最是必要的几处略略补上一补,若非实在不堪,本县也定是不愿提及这事的。”苦笑着摇头,低叹一句。

却听得那旁的牛师爷,忙是提醒道:“大人您大可放心,小人已将那份公文连夜加急送往了州府,只怕这会儿就已到知府大人手中了,而且定是能送至京中户部!”

“哦,这却是为何?”

“你又是如何这般肯定?”听得此言,那旁两位已是不约而同,齐齐望向过来。

☆、第二百一十章过年忙下

看了一眼座在知县大人下首的父亲,牛师爷颔首解释道:“小人也是被父亲的一言点醒后,才想到其中的关键之处。”

“如今那位蓟阳府的大人,等开年四月后,便要调往北地路转运司任副司一职。即便是早已板上钉钉之事,但毕竟在此期间若是闹出什么不好听的来,确实得不偿失。何况原本也多是基于大人的各方提示,才促成这桩好事,如今郦县的要紧大事,那位又怎会袖手旁观,多少帮上一把的道理。”

牛县丞不免点头,又补了一句道:“虽说明面上由正四品的知府,变作了从四品的副司,外道之人不知,老夫我却是明白的很。这般显而易见的升迁好事,却不知要等多少个年头才轮上哟!”

“重中之重是那等的要紧所在,却不是他一个毫无世家身份之辈堪期冀一二的。说句题外话,只怕就是让其在路转运司中,任一五品的职位,也定是受宠若惊,欣然上任而去。”皇甫靖已是放下手中的酒盅,微笑着随口附和道。

确实,自大呈朝开国以来,但凡陆路、漕运这一线上的官员,便几乎皆是世袭而得。即便是名门世家之中,也没有几府是能涉及其中的。此等外姓之人,又是文官出身,不但能入驻这一路,并可担任副司之职的更是凤毛麟角。

转而言之,那蓟阳知府此番调职,早已惊动了不少京中的世家名门,这可是近百年不曾有过的鲜见之事。即便是其本人,也不知多少次得意当初之举,不但是得了圣上钦点。更要紧的是,自从后他严义信便也成了世家中的一分子,再不是原先那个仅靠上峰赏识,才得以苦苦爬上知府之位的寒门子弟了。

对于他的这等作想。在座的牛县丞却是再清楚不过的。想当年自家还好歹是曾出过高官的,虽离着名门望族一词是远远不及,却在京城之中也有着一席之地的。

而今那不过是寒门出身的蓟阳知府,却是摇身一变就已然是朝中新贵,又该多么珍惜眼前所获,便是可想而知!所以当日听得儿子回家后。长吁短叹便不由多问了两句,得知是为了修衙一事。也不觉摇头连连。

其实,这官不修衙本就是不成文的规矩。数百年来大家也都是能捱则捱,得过且过,默默遵循着罢了。只要还得住人,任谁都不愿意越雷池一步,到底不知是不是才刚一修好,就不在此地任职了。

当日皇甫靖也是实在看不得,跟着自己一起来此赴任的娘子,中秋过后便再不敢出屋子。所以才在秋收后夫妻俩便商量着。将后院最靠南面的这道墙边,修了个小灶间出来。

说是小灶间,更多的用途却是为了冬日里沐浴之用,占地也仅比起一般的耳房来稍大了些而已。另隔出一间。不过能容下两个大浴盆的地界,充作沐浴的所在,倒是效果奇佳。

又赶在入冬前,几处有人居住的厢房中也都弃了板床,唤了工匠来砌好了土炕,才算是真正将那逼人的寒气,彻底挡在了屋外。倒是因为后院里那新建的小屋里,终日里烧着灶,这土炕的热源自然便是得益与此间中。

待到内衙修筑完善后,皇甫靖不免也是想起了县衙两旁的官衙。这里本就是为县丞、主簿两家预备的屋舍。可终究是敌不过岁月的侵蚀。早已是不能住居了。

虽说张主簿家他是不曾亲见过,可牛县丞家的小院。却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般的破旧所在,让人哪里敢想竟然是一位八品县丞的家园,更别提其中还居住着一家三代,整整十余口子老少!

还记得自己将这一切说与娘子听后,就立马得到了玥娘的点头赞同。虽说如今牛、张两家,也算是得了林地的各项的产出,比起以往这日子可是越发的好转起来。

但终究不能每日里,来回好几里山道,天不明就往衙门赶。到底还是住在县城之中,才是长久之计。于是又与玥娘商议了一番后,便决心将原本的那左右两处宅院,也一并在开春后修缮妥当,也好让这两家都搬了过来,才是道理。

这般一来,倒叫身为知县的皇甫靖,动了心思索性将公文在年节前送往户部才好。却是未曾想,当初自己为了不暴露身份,而暂且罢手那蓟阳府的剽窃之事,却在此刻派上了用处,不免又是唏嘘,亦是好笑。

“你们说,这算不算是那位大人补偿本县不告之恩?”好生无奈,不禁是讪笑着,脱口而出。

下首的牛县丞忙是苦笑着附和一句道:“大人,也不必太过苦闷,毕竟这就是俗话所言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呐。何况那位明面上还是大人的上峰,倘若真将此桩诉与京中,又能如何?”

顿下片刻,轻叹了一声:“只怕不但是事与愿违,恐是还会因此对大人往后的仕途很是不利。”

听得此句提醒,皇甫靖也不禁重重点头,舀起酒盅饮下一口:“多谢牛县丞提醒本县,确实此事之害远大于所获。我虽是出身京城帝都,到底是根基未稳,又是才新进入得官场,单论朝中人脉一桩,便已是不堪一比,更不敢提及其它!”

“大人瞧得透彻便是我郦县之福。说句实在话,自大人上任初时至今,旁的不论,就是百姓们眼下的好日子便是最好的佐证。跟着大人您这般一心为民生的清官,也是我与张大人的幸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