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琏都在絮叨这两年的事情。
赵桓也能听出来她的意思。
不希望大宋朝局有太大变化,最好能延续现有的格局。
刚回玉门关,没跟李敬聊过的赵桓一直以为朱琏是身不由己,怕自己执政,引发了朝局动荡。
现在他有些明白了。
李敬比较重情义,朱琏也很珍惜跟武勋们这份感情。
不甘心啊。
自己这么年轻,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
北狩吃了那么多苦,卧薪尝胆,好不容易能回来大展宏图。
如此盛世,兵强马壮,群臣奋发,吏治清明。
一个太上皇就把自己高高挂起?
赵桓没有把自己的不甘心在朱琏面前表露出来。
在长安城呆了一夜,离开时候又转了转。
从京兆府出发一路上,他没有避开朱琏,让武将和文臣们一一到马车上叙旧。
一路直到汴梁。
拉开马车篷布,远远的看着汴梁巍峨的城墙跟自己当太子,做皇帝时候没什么两样。
赵桓有些愣神。
他至今都搞不清楚为什么会鬼使神差的陷落了汴梁。
那时候人年轻,是真的傻啊。
明明金人已经打到汴梁城下一次,自己还忙着跟太上争权夺利。
以为金人拿点钱就会退兵,也不管人家会不会狮子大开口。
想当初,明知道争不过父皇,而金人又来势凶星,要是听宗泽或者种师道的劝戒,退一步,带着嫔妃去山东或者扬州避祸。
然后启用宗泽,李敬,关胜等精锐武将。
那会有几年莫名其妙的北狩之灾,现在回想起来,这场罪是白受了。
前面禁军开路,驱车入汴梁。
赵桓也没有拉起车棚。
在他看来,汴梁变化挺大的,人口少了一些,好像道路更加宽敞了,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街道变得整洁了,小巷口还能看见跟长安城一样的消防水龙头和公共厕所。
街上虽然也跟之前一样,可是赵桓明显感觉这些人比靖康之难以前穿的好了很多。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感觉宋人跟有精神了。
到了皇宫,宫门还是跟以前一样的,被金狗烧毁的几处宫殿也依照原来的外观修复了。
只是赵佶高高的站在宫城上,赵桓车都到了宫门口才看见他跟禁卫站在一起。
吓了赵桓一大跳。
毕竟是自己父亲,皇帝是宋人表率,孝道的规矩当众不能坏了。
连忙呼叫禁卫停车,牵着朱琏就上了皇宫内城的城墙。
“见过父皇,听说父皇在临安做山长,生活如意否?”
真的很意外,赵桓听说关胜和完颜宗望签订了释放赵桓,交换完颜吴乞买的和约,他简直难以置信。
完颜宗翰这么蛮横的人,对赵桓成见那么深。
居然会放人?
直到朱琏启程去接人,他都没有从临安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