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期临床试验出现了对非老年患者不太乐观的结果,风间飞鸟被迫再次进入忙碌状态。
他相信自己对帕金森病治疗技术的还原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当下正是黎明前的黑暗。
……
时间又过去一周,风间飞鸟通过音梦从试验团队得到了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
结果很不乐观。
确切的说,结果只对风间飞鸟不太乐观。
加大药量后,不管是吃药的实验组还是吃安慰剂的对照组,健康的受试者还是患病的受试者,都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失眠、没有食欲、以及吃药后普遍性的呕吐。
加大药量目的本来是让受试者增加药物摄入,可呕吐反而让他们摄入的药物进一步减少了。
与此同时,保持原先药量的受试者们则表现出另外一种结果。
新药对低于50岁的患者仍然无效。
而高于50岁的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的患者。在吃药一个月后,他们中超过一半的人已经不再表现出帕金森病的前中期症状。
包括肌肉僵直、震颤、运动过缓、姿势步态异常在内的多种症状已经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
也就是说,清水制药公司首批招募的60名前中期帕金森病患者,有20多人已经疑似康复……
清水制药的整个研究团队全部陷入了亢奋,没有哪个医药工作者在面对“治愈帕金森”的新药时还能保持冷静。
风间飞鸟对此感到费解又无奈,他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他一方面从药理学方面寻找答案,利用课余时间找自己的导师卡特琳教授以及医学院的其他教授们探讨药代动力学。
另一方面,他也试图用穷举法探究,当下这个次元和另外一个医疗技术更领先的次元,两个世界的人类在身体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能想到的会对试验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但他实在想不到到底是什么样的变化会让可以治好帕金森病的药物失效。
他想到的唯一可能,是当这个世界的医学研究者攻克帕金森病时,整个人类种群的大脑已经在基因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
可如果失效的话,为什么不是全部失效,反而对老人有效?
……
12月7日,斯坦福医学院图书馆。
“这说不通,难道不是剂量的原因?”一张长桌前,凯瑟琳紧皱着眉头看着手里的数据。
在她旁边,风间飞鸟一脸苦笑。
他的帕金森靶向药临床一期的试验还在继续,但清水制药的试验团队已经将试验重心放到了50岁以上的病人身上。
这是他自己的意思,在没搞清楚由于年龄差别造成药效迥异的原因之前,他打算先暂缓年轻组的试验。
虽然药物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但他作为新药的研究者,总不能在自己一头雾水的情况下继续新药试验。
“我个人倾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在浓度上。我试图在老鼠身上构建年轻组和年老组的试验模型,直接检测它们的大脑……”风间飞鸟说出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医学研究,这个词不管听起来还是做起来,都一点也不有趣。
遇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实验验证解决方案,失败?那就再想出新的解决方案,周而复始……
直到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