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印光法师楞严经讲解全集 > 第5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五十二(第3页)

第5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五十二(第3页)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且一向被称为佛国。这个地方的人民,大部分都有大乘根性。佛法传到中国,一百七十多年,只在北方弘扬。到了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康僧会尊者,行化到了此地。因为尊者虔诚感应到佛舍利的降临,孙权为他建塔修寺,来宏扬佛法,教化众生。

至晋而佛驮跋陀罗,译华严经,亦在其地。宋齐梁陈以来,译经宏法,大有其人。一则宿昔熏陶,善根所使。一则山水崇深,地灵所致也。

到了东晋,有佛驮跋陀罗,翻译《华严经》,也是在这个地方。南朝的宋、齐、梁、陈以来,在此地译经宏法的高僧大德有很多。既是因为宿世的熏陶,善根所使。也是因为山水峻隐,山川灵秀所致啊!

迨至唐肃宗时,颜鲁公真卿,适守是邦。诏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命鲁公撰文。其曰,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是岂独为物计哉,盖欲有所感也。今清凉山下乌龙潭,乃鲁公自立之放生池。

到了唐肃宗时,鲁公颜真卿,恰逢镇守南京。皇帝下诏天下各州都要建立放生池,敕命颜鲁公撰写疏文。颜真卿在疏文中说:“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这哪里只是为动物来考虑呢?这是想要天下人因此而有所感动啊!现今清凉山下的乌龙潭,就是颜鲁公自立的放生池。

鲁公精忠贯日月,文笔动风云。而且笃信佛法,极意护生。其懿德弘慈,千百年后,莫不景仰。

颜鲁公之忠义可与日月比高,又有“笔落惊风雨”的文采与书法造诣。而且他深信佛法,极度留意护生。他美好的德行,弘法的慈心,千百年后的人,没有不景仰的。

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天灾人祸,频频降作。忧世之士,以为此等业果,皆由杀起。倘能知物不可杀,则断无杀人之理。由是各怀慈善,互相扶持。自可移风易俗,感召天和矣。

近来,世道人心,已经坏乱到了极点。天灾人祸,连续不断的发生。忧虑世事的仁人智士,认为这些业力果报,都是由于杀生引起。倘若能够知道动物不可以杀害,就断然没有杀人的道理。因此每个人都怀有慈善之心,互相扶持。自然可以移风易俗,感召天地和顺啊!

于是冯梦老,王幼农,庞性存,魏梅荪等诸居士,谋立放生池。以提倡息杀行慈之道,企敦民胞物与之风。以乌龙潭鲁公故址,不能通江。另觅三汊河方家下圩,其地宽敞,有百数十亩。足可以建立道场,开池放生。

于是冯梦老、王幼农、庞性存、魏梅荪等诸位居士,计划建立放生池。来提倡息杀行慈的道理,企望劝勉广泛爱护同胞万物的风气。因为乌龙潭颜鲁公放生池故址,不能够流通到大江。另外找到三汊河方家下圩,这个地方宽敞,有一百几十亩地。足可以建立道场,开挖大池来放生。

幸其地主方君峻生,元属乐善君子。只取半价,亦可谓稀有功德矣。议甫成,而予适至金陵。魏君以其事告予,且令作疏,以为之倡。

幸而这块地的主人方峻生先生,原本就属于乐善好施的君子。只要了一半的价钱,也可以说是希有的功德啊!商议刚刚达成,而我又恰好到了南京。魏梅荪居士将这件事告诉我,而且要我写一篇疏文,作为倡导。

予常痛近世杀劫之惨,欲挽无力。因彼之请,触动予怀。予前撰南浔极乐寺放生池疏,已将吾人与物类之本具真心,及随业升沉,并杀生护生之现未果报,撮略言之,兹不缕述。

我常常痛心近来世上杀劫的悲惨,想要挽救却没有力量。因为他们的请求,触动了我的心怀。我前面撰写的《南浔极乐寺放生池疏》,已经将我们人类与动物畜类的本具真心,以及各随业力升沉六道,杀生护生之现在未来的果报,大略说过了,此处就不再详说了。

冀诸位檀越,同发善念,同捐净资。俾此举速得成功,庶物类各得其所。其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岂特现世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而未来世之衔恩报德者,正不知其几千万亿也。

希望诸位护法檀越,同发善念,同捐净财。使这个善举速得成功,动物畜类各得其所。这个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哪里只是现世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而且未来世,来感恩报德的,不知道有几千万亿呢!

须知放生原为戒杀,戒杀必从吃素始。倘人各戒杀,人各吃素。则家习慈善,人敦礼义。俗美风淳,时和年丰。何至有刀兵劫起,彼此相戕之事乎。此挽回天灾人祸,正本清源之要务也。

必须知道放生原本为了戒杀,戒杀必须从吃素开始。倘若每个人都戒杀,每个人都吃素。那么家家修习慈善,人人崇尚礼义。民俗和美,风气淳厚,时节和顺,年成丰收。何至于有刀兵劫兴起,彼此相杀的事情呢?这是挽回天灾人祸,正本清源的首要事务啊!

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

凡是想要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的人。请都在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当中来求,则求无不得啊!金陵三汊河法云寺增设佛教慈幼院疏

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故孔子以老安少怀为志,如来以普度众生为心。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是吾人过去父母亲属,皆于未来得成佛道。其有由恶业力,堕于水陆空行异类之中,其佛性固无少损。其贪生怕死,避苦求乐之心,与吾人初无少异。

天是最大的父亲,地是最大的母亲。世人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同辈。所以孔子以“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年少的孩子得到关怀养护”作为他的志向,如来以普度众生为愿心。因为一切众生,都具佛性。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亲属,都会在未来得成佛道。其中有的由于恶业的力量,堕落在水陆空行的异类之中,它的佛性固然没有减少损失。但是它们贪生怕死,避苦求乐的心,与我们一点也没有不同。

由是冯梦老邀同诸居士,发起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以为提倡。冀一切善人,咸体天地父母之心,共怀民胞物与之念。弭自他之杀业,培菩提之道本。岂独注意于区区一道场而已哉。盖欲感发于普天之下也。

因此冯梦老邀集诸位居士,发起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作为提倡。希望一切善人,都能体会天地父母,慈育万物之心,共同怀有万民同胞,万物同辈之念。止息自己与他人的杀业,培植菩提的道本。哪里只是注意在区区这一个道场而已呢?是想要感动普天之下的人都发起戒杀护生的善心啊!

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至。凡一切鳏寡孤独,颠连困苦,无所倚赖者,无不欲为救援。但以财力维艰,于法云寺放生池旁隙地增设一慈幼院。取无父无母,无法存活之孤儿,养之教之,俾其成才而自立。免令冻饿而死,以填沟壑,饱鸦犬。致彼祖宗断祭祀,兼使国家少人民。其心可谓真切恳挚,知所先务矣。

而他们的恻隐之心,无微不至。凡是一切丧失劳动力的孤独之人,流浪困苦,没有依靠的人,全部都想加以救济援助。但因为财力艰难,在法云寺放生池的旁边空地上增设一个慈幼院。收养无父无母,无法生活的孤儿,养活教育他们,使得他们成才而能够自立。免除因冻饿而死,尸露野外,成为乌鸦野狗的食物。导致他们祖宗断绝了祭祀,又使国家减少了人民。诸位居士的发心可说是真切恳挚,知道什么是首要事务啊!

良以小儿一失父母,必至死亡。即或稍能行乞,不至即死。以无力就学,亦不过终身为佣。何能开智识以达本天姿,敦伦理以不悖人道乎哉。试思晋道安,唐一行,明妙峰,皆孤儿也。由得为僧,遂致道传天下,德被兆民。

实在因为小孩子一旦失去父母,必定因无人照顾而死亡。即使有的稍稍能够去乞讨,不至于马上就死。因为没有力量读书学习,也不过是一辈子做佣人。怎么能够开发智慧知识以发挥他本有的天赋姿质,崇尚伦理道德,不背离做人正道呢?试想,晋朝道安法师,唐朝一行法师,明朝妙峰禅师,他们都是孤儿啊!因为幼年得到佛门的收养教育才得以出家为僧,乃至后来道法传遍天下,德行泽被万民。

宋吕文穆,读书土窑,乞食活命。一僧怜而供给之,遂得高中魁选,致君泽民。故发愿有云,愿子孙世世食禄,护持佛法。不信三宝者,勿生吾家。盖其所感深也。

宋朝吕文穆,在土窑中读书,乞讨食物来活命。一位僧人怜悯他而供给钱物,于是吕文穆得以高中状元,辅佐国君,恩泽万民。所以他发愿说:愿子孙世世代代吃皇粮,护持佛法。不信三宝的,不要生到我家。这是因为他对佛门的恩德有至深的感受啊!

是知神龙之雏,每有沙碛之困。仁人能以斗升之水济之,待其羽翼既成,风云际会,便能普天之下,悉降甘霖。

必须知道神龙幼小时,常有困在沙滩的危境。仁善之人能够以少许的水来救济他,等待他的羽翼长成,就能够行云布雨泽被整个天下。

纵令天姿庸常,无此作略。而养其良知良能,俾各为良善,亦可以为天下太平之本。况孤儿既多,当必有出类拔萃,堪能成道立德,参赞化育,如道安一行妙峰文穆者。其教养成就之功德,何可称量乎哉。

纵然是天姿平庸平常,没有这样大的作为。而培养他们天生的良知,使得他们都成长为良善之人,也可以成为天下太平的基本。何况孤儿既然多,应当必定有出类拔萃的,能够建立道德,协助教化培育世人,如道安、一行、妙峰、吕文穆一样。这种教养成就孤儿的功德,怎么能够称量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