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贾芸这时还给两个举人加一个月薪俸,还是在麻烦没解决之前,加上两人离职时送的东西,这份心意也是叫刘统勋和王安国十分感动。
哪怕已经离职,两人还是以“咱们东主”相称贾芸。
若不中进士,两人当然还会回日报入职,此事已经写信告诉了家人。
天时人口论之后,两人的心理也是矛盾到了极点。
原本中进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他们的最高理想。
现在看来,若是能把书局日报办好,绝对是比当一个知县,甚至当一任御史,或是在某部,寺中当一个微末小官要强的多。
可惜,两人也是不可能不去参加春闱。
他们自已,家族老小上下都是渴盼他们春闱得中,金榜题名的那一天。
大周的读书人,金榜题名可以说是最终的梦想。
但随着天时人口论的发布,还有书局日报又更进一步爆火,可想而知影响力会继续急剧提升,两人又都是有了新的想法。
“东主如此仗义,弟决定了,若不中进士,顺理成章到日报效力。若是中了,自请观政一年,暂缓分发,再到书局日报和东主学习一年,然后不论留京还是外放,也就没有遗憾了。”
“我就知道。”
听了刘统勋的话,王安国脸上露出了然神色,他笑了笑,也是道:“我也是一般的想法,这两天也是忍着没说,但天时人口论一出来,我就决定了,观政就到报社观政好了,反正咱们新科进士观政也可以自已决定。”
“就是如此。”
刘统勋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他少年聪慧,青年读书有成,为人厚重老成,但并不呆板,相反他很有智略,在家族中一向被人认可。
在进京之时,他也不觉得天下人才,所谓进士,举人,名士,比自已强的人会有多少。
刘统勋只是表面为人谦逊,并无傲气,但内心相当骄傲,这就是所谓的无傲气但有傲骨。
只是见到贾芸之后,才被真正折服。
东主的小说话本已经是叫人惊为天人。
小品文写的也好,足为名家。
甚至是自创的文体,非文言,也非坊间俗话白话。
这个时代,要么是文言,要么是很粗俗市井话的白话。
想在两者间找到平衡是很难的。
是后世的新文化运动时,才慢慢出现了两者平衡的新文体。
其中的代表人物都是民国时的大家。
贾芸的小品文,有不少是民国时的精品散文,自然是轻易折服了大多数人。